扶摇直上

小说推荐《扶摇直上》,是作者“徐福”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赵泗嬴政,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秦王政三十六年,琅琊,码头。数艘大船横亘于港口之前,船体破败,看起来饱经风霜。琅琊靠海,这个港口算是大秦最大的出海港口,八年前徐福出海,就是自此处而行。彼时集大秦之人力物力,修建大量可供出海的大船,领三千童男童女,各类工匠,士卒千余,大小船只上百艘,预备三年的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在徐福的带领下入海求仙。出海之前,始皇更是令大秦锐士于此射杀蛟鱼,以为出海之便利。彼时可谓是盛况空前,万人空巷!尔后...

免费试读

  而相比较于耕战体系的岌岌可危,大秦的吏治体系早已经千疮百孔。
  或者说,早在秦始皇继位初期吏治体系就已经开始不断爆雷了。
  秦国令人称道的制度执行力是要靠大量的吏员来推动的。
  故而,秦国吏治的最巅峰时期即为商鞅主政的时期。
  尔后每一次土地的开扩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次吏治的倒退。
  人口和土地的增加付出的代价就是政府执行力和中央掌控力的降低。
  只有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在新土推行秦法,培养吏员,才能够弥补空缺。
  始皇帝继位以后,出现成蟜判乱,昌平君反秦。
  成蟜尚且声势不大,勉强在控制范围之内,昌平君反秦甚至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伐楚战争的失败。
  二者反叛不可避免,但能够掀起如此浩大的声势就说明秦国的吏治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监察力度和中央掌控力度下降极为明显。
  而在秦国一统六国以后更加明显,项家私兵,张良刺杀,会稽太守包藏祸心……
  这都说明秦国的吏治已经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崩坏。
  而这些,始皇帝都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出来,但他骄傲的认为,在自己的镇压之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耕战体系停滞?那就征服新的土地?
  吏治倒退?那就花费人力物力继续培养。
  十年?二十年?只要时间充足,他就有自信解决这些问题。
  而赵泗这次带回来的东西,也相应的显得弥足珍贵。
  不管是世界地图,还是三种新的农作物。
  
  翌日……
  始皇帝继续动身在赵高的陪同下大巡天下。
  而赵泗一行人则由蒙毅带领向着咸阳出发。
  “兄!好宽的路!”荆在马车上发出惊呼。
  倒不能怪荆大呼小叫,哪怕是赵泗这个现代人看到如此宽广的道路也会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感觉。
  驰道宽五十步,隔三丈种一树!
  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大约就是道路宽约69米。
  哪怕是赵泗这个现代人都很难想象到秦朝竟然就拥有了这般宽阔且通畅的道路。
  赵泗下意识的以现代的眼光来打量两千年前的驰道,最终还是感慨古人的巧夺天工。
  驰道宽69米,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一条驰道,而是类似于复式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