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言情《暗线》目前已经迎来尾声,本文是作者“心澜语者”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张昊林佳的人设十分讨喜,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旧伤新痕我放下手中的热茶,望向办公室外的阴雨天。北京的初春,总是带着几分寒意。这样的天气总让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下午,那个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时刻。李司长的电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现代言情《暗线》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张昊林佳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心澜语者”创作的主要内容有:旧伤新痕我放下手中的热茶,望向办公室外的阴雨天。北京的初春,总是带着几分寒意。这样的天气总让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下午,那个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时刻。李司长的电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暗线 精彩章节试读
旧伤新痕
我放下手中的热茶,望向办公室外的阴雨天。北京的初春,总是带着几分寒意。这样的天气总让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下午,那个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时刻。
李司长的电话打断了我的思绪。"老陈,来我办公室一趟。"简短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在国安部工作二十八年,我早已养成了对细节敏感的习惯。
走廊的灯光依然是那么刺眼。推开司长办公室的门,我就看到了张昊那张年轻的面孔。这个刚从警校毕业的小伙子,据说是他们那届的第一名。但在我眼里,他还太年轻,年轻得就像二十年前的我。
"最新的量子通讯项目出现了异常。"李司长开门见山,"技术部门发现了可疑的数据访问记录。"他推过来一份报告,"这个项目太重要了,我们不能有任何闪失。"
我翻开报告,第一页就让我的心脏漏跳了一拍。项目负责人林佳博士在报告中提到,入侵者使用的手法极其专业,显示出对量子技术的深入理解。这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那个同样阴雨绵绵的下午,马忠叛逃时带走的那份机密文件。
"我需要你负责这个案子。"李司长的声音很轻,但我知道这不是请求,"张昊会协助你。"
我看了眼站在一旁的年轻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也是带着这样的热情开始了第一个重要任务。但现在的我已经明白,这份工作的代价往往比想象中沉重得多。
"明白了。"我简短地回答。二十八年的经历告诉我,话越少越好。
离开李司长办公室时,张昊追了上来。"陈组长,我听说您之前经历过类似的案子?"他的语气中充满好奇。
我停下脚步,看着窗外的雨。"每个案子都是独特的。"我说,"但有些教训,是用鲜血换来的。"
张昊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这很好,至少他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这是个好的开始。
量子通讯实验室位于北京郊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建筑群中。我们的车刚停稳,就看到林佳博士已经在等候。她看上去比照片中年轻,但眼神中的焦虑却非常明显。
"陈组长,请跟我来。"她的声音很轻,但语速很快,"我需要给您看一些东西。"
实验室内部的安保级别远超普通军事设施。通过三道安检,我们才来到核心区域。林佳在一台终端前停下,快速地输入了一串命令。
"这是三天前的异常访问记录。"她指着屏幕,"表面上看是正常的系统维护,但频率和时间点都很可疑。更重要的是..."她停顿了一下,"访问者对我们的系统架构了如指掌。"
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一个不祥的预感逐渐形成。二十年前,马忠最后一次出现在办公室时,也是在进行所谓的"系统维护"。
"能追踪到源头吗?"张昊问道。
林佳摇头:"对方很专业,使用了多重代理服务器。但有一个细节..."她调出另一个窗口,"这些操作命令中包含了一些很老的写法,是我们早期系统中使用的格式。"
我的心突然揪紧了。这种老式的命令格式,正是马忠那个年代的特征。
"还有更关键的发现。"林佳压低了声音,"这次入侵者查看的不仅是技术数据,还包括了项目组的人员信息。特别是..."她指向屏幕的一角,"针对黄志刚博士的记录访问量最大。"
我记得黄志刚,那个看起来有些神经质的研究员。在简报中,他被描述为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
"我需要和黄博士谈谈。"我说。
林佳的表情变得更加难看:"这正是问题所在。黄博士从昨天下午开始就没有出现在实验室,他的手机也关机了。"
我和张昊对视一眼。我们都明白,情况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回到办公室已经是晚上。我让张昊去查黄志刚的详细背景,自己则开始重新审视二十年前的档案。就在这时,一条加密消息突然出现在我的终端上:
"老朋友,好久不见。还记得那个雨天吗?"
我的手指悬在键盘上,久久没有落下。二十年了,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过去的阴影正在向现实延伸。窗外的雨声渐大,就像二十年前的那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