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主角是秦天朗李世民的精选军事历史《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小说作者是“孤帆一渡”,书中精彩内容是:长安皇城之内。金碧辉煌的殿宇群之中,掩映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青砖大路,此时正值清晨,深秋的寒气自地上升起,凉风吹拂,给皇城带来了几分的萧瑟和凄凉。此时,宣德殿之内,早朝刚刚结束。“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奉御官拉着长长的声腔,宣布了早朝的结束。在一众恭退声之后,一派文武大臣尽数退去,只有两位身穿紫服的大臣手持玉帛。龙椅上的李世民问道:“房公,克明,你们有什么事需要禀告?”殿堂下的两人,正是跟随李二立...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 在线试读

马元龙兴奋地跟在秦天朗的身后,在他身后,又跟着五百名镇国军精锐,他们的脸上都有兴奋流露。
三年来,秦帅完全不理会首阳山的一切事务,真正过上了隐居闲人的生活,以至于他们都时常怀念那个指挥千军万马的秦帅。
而此时,秦帅似乎有了恢复往昔气度的趋势,这如何能不让他们心情兴奋。
没错,就是这样了,每当秦帅做出让他们完全想不通的举动的时候,那就必定是有大事要发生!
这种感觉,真的好怀念啊……
五百百战之兵跟在秦天朗的身后,绕过亭台楼榭,穿过青苔石路,最终来到首阳山的背面,一处山谷之外。
首阳山地势崎岖,北面都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南面才是平整的渭水河畔。
“国安哥哥,我们来这里做什么呀?”山谷之中,长乐公主好奇问道。
“要想救济难民,总得有粮食才行,所以我们要先筹集粮食,才能谈救济难民一事。”
长乐公主抱着秦天朗的手臂,欢欣鼓舞道:“太好了!国安哥哥真厉害!父皇正在为今年大旱的事情忧心呢,要是知道国安哥哥有办法解决大旱的话,一定会亲自来见国安哥哥的!”
秦天朗摇头一笑,敲了下小姑娘的脑袋瓜,说道:“小妮子心思还挺多,我不是说过不会回朝的嘛,就算李二亲自来找我,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而且,我救济灾民,只是出于于心不忍,跟他李二没有一点关系。”
长乐公主捂着脑袋,皱鼻道:“国安哥哥不要再敲丽质的脑袋啦!好痛!”
秦天朗无奈一笑,自己下手有多轻他最清楚,这点力道连蚊子都打不死,怎么可能会痛,这小妮子就是戏太多了。
众人往前走了好一会,眼前忽然豁然开朗,阴暗的环境被阳光普照,显露出洞天之外的另一番天地。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片坐落于山坳之中的平原,平原很大,一眼望不到头。
平原上有一道道田埂小路,田埂小路相互交织之下,就形成了一个个或长或短的方形状,这俨然就是一块块农田!
而且,在农田之中,还真的有一株株黄色植株,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那一串串稻穗沉甸甸的,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芒。
马元龙眨了眨眼,又使劲揉了揉眼睛,满脸的不敢相信。
良田他见过,水稻他也见过,但是……眼前的植株真的是水稻吗?
他不敢相信,因为……这水稻真的太大了!
“秦帅,眼前的这些……当真是水稻吗?”马元龙问道。
秦天朗点点头,说道:“一年前,我偶然间发现了这里,并找到了一些野生水稻,发现这些水稻非常抗旱,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也能生存下来,而且产量也比寻常水稻要高出许多。”
“要高出多少?”马元龙看着不远处那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情不自禁地问道。
“这里的水稻,亩产能达到十石以上。”
“十石以上……”马元龙有些怔神,虽然他不是很了解农业,但光是听到十石这两个字,就觉得很厉害。
“好了,别愣着了,快去一旁的屋舍里搬粮食,然后随我一起,下山济民!”
秦天朗的声音,唤醒了五百名百战之兵,他们这才注意到,在百亩良田的右边,有一座坐落在峭壁下的简易木屋。
“弟兄们,跟我来!”马元龙招呼一声,摩挲着砂锅大的拳头,往木屋方向奔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