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兄友弟恭》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朱由检朱常洛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朱由检”,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  朱由检一开口,就做出了要升官的意思,这让孙应元心头一喜,而朱由检也侧头对王承恩道:  “着、升百户官孙应元为腾骧左卫千户,暂代腾骧左卫指挥使!”  一席话说出,众人惊讶,孙应元更是倒头大拜:  “末将孙应元,谢殿下隆恩,当马革裹尸,以报殿下、报陛下、报大明隆恩!”  从百户跳到千户,这可是连跳...

兄友弟恭

兄友弟恭 精彩章节试读

  朱由检也在这个时候将孙应元看了个大概。
  孙应元这人、如他预料的一样,年龄二十六七,身高在五尺九左右,接近一米九的身高,可以说在军中鹤立鸡群。
  那百户官老旧的罩甲和鸳鸯战沃下,是结实硬朗的身体,并不算胖而是健壮。
  “这模样,穿百户官的罩甲倒是委屈你了。”
  朱由检一开口,就做出了要升官的意思,这让孙应元心头一喜,而朱由检也侧头对王承恩道:
  “着、升百户官孙应元为腾骧左卫千户,暂代腾骧左卫指挥使!”
  一席话说出,众人惊讶,孙应元更是倒头大拜:
  “末将孙应元,谢殿下隆恩,当马革裹尸,以报殿下、报陛下、报大明隆恩!”
  从百户跳到千户,这可是连跳两级,而暂代正三品的指挥使,意思就是只要干得好,他孙应元便是可以坐稳指挥使的位置。
  这么一来、孙应元可以说是一步登天,直接跳到了正三品的武将位置。
  尽管这是御马监的武将品级,兵部一般会比较轻视,因此不会太在意,但毕竟是正三品。
  朱由检也不担心兵部会弹劾他,先不说兵部,便是朱由检旁边坐着的兵科给事中杨涟听到后,虽然吃惊,但想了想御马监是皇帝的禁军,也不归兵部和兵科管,因此也就没有插话。
  但不管怎么说、一步登天的事情已经成为事实,而朱由检也为御马监找到了一员大将。
  孙应元的出现,在日后可以让他减少许多操劳,以千户的官职来换,并不亏……
  “好了、起身吧。”
  燕山军营校场高台上、随着朱由检开口,孙应元也缓缓起身,随后向台下走去。
  由于他是目前唯一一位指挥使,因此毫不犹豫的站在了队伍的最左边。
  只是他们身后、那群四卫一营的泥腿子,还在叽叽喳喳的聊个不停,让朱由检刚刚好些的心情又变差了。
  “击鼓、叫他们都给孤闭嘴!”
  阴沉着脸开口的朱由检,虽然年纪不大,却让人心头一紧。
  陆文昭连忙让人击鼓,更是安排锦衣卫在校场上巡逻,但凡有人开口嬉戏,转身便是一记杀威棒。
  如此又浪费了一刻钟的时间,让时辰来到了卯时四刻。
  难以想象、连队列出营都需要四刻钟,近半个时辰的时间,要是上了战场,恐怕还没有出帐篷就被敌军乱刀砍死了。
  因此、朱由检首要做的便是裁军。
  他阴沉着脸走到台前,对下方二十多名千户开口道:
  “给你们一个时辰,按照这个要求,选出合格的兵丁。”
  “不合格的兵丁,按照今年一整年算军饷,午时前收拾东西搬出军营,在军营南大门按名字籍贯和腰牌领取军饷。”
  “告诉他们,以后四卫一营是要前往辽东镇压建虏的,怕死的就赶紧走。”
  “若是怕没有了银子收入,可以在军营外按照孤的图纸搭建村庄,成为修葺皇陵的民夫,每日工钱二十文。”
  说完、朱由检看向了陆文昭,开口道:“叫羽林三卫协助,锦衣卫负责测量身高,记录军籍造册。”
  “军饷的事情先不要告诉他们,明日校场演武再说。”
  “卑职领命。”听到这话,陆文昭微微作辑行礼,随后看向了孙应元道:
  “孙代指挥使,你负责腾骧左右卫的选兵,能做好吗?!”
  “标下必不辱使命!”听到这话,孙应元大声回应,躬身回礼。
  “好!那么开始吧!我现在宣布新兵的要求。”陆文昭按照朱由检的话进行解释,而朱由检回到了椅子上,坐着喝茶。
  “第一、身长五尺五以下者不要!”
  “这……”当陆文昭说出第一条,台下的诸多千户纷纷面露难色,而陆文昭也皱眉道:
  “大明丁口数千万,你们还怕找不到几万五尺五以上的男丁吗?!”
  一句话堵住了众人的嘴巴,而陆文昭也继续道:
  “第二、过三十五者不要!”
  “第三、举石墩三十斤,不超过十个呼吸者不要。”
  “此为三不要,尔等记住没有?!”
  “回将军、我等记住了!”听到只有三不要,众千户纷纷松了一口气。
  如果五殿下的要求再多些,那这一万三千多人,真的留不下几个人了。
  不过他们不知道、不是朱由检不想再定多一些规矩,而是时间不够招兵了。
  他必须在戚金带浙兵赶到昌平前,稳定好大军,随后先练出一支骨干力量,再以骨干力量扩军。
  羽林三卫都是宫中禁卫,平均身高在五尺六寸,因此配合他们的军队不能低于五尺五,再往下就不太行了。
  他朱由检要的是精锐,若是普通步卒,他大可不用那么挑剔。
  既然御马监有实力和本钱,那么就应该武装成为精锐的骑兵部队。
  哪怕是步兵,也要做有马的步兵。
  也就是在这样的高标准下,台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筛选,而朱由检也看向了王承恩道:
  “工部武功三卫的工匠、盔甲厂的军械,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
  王承恩微微躬身道:“回殿下、武功三卫的工匠,一共一千六百名整,预计十日后抵达。”
  “盔甲厂的军械,还需要几天准备好,随后由化淳他与浙兵接洽后,由浙兵统一押运。”
  “押运的甲胄中,也有兵部的甲胄,都是按照您向万岁为浙兵、石柱兵求的军械甲胄。”
  “另外一个月后,万岁会拨内帑银二十七万两运抵昌平,为石柱兵和浙兵发响银。”
  “嗯……”听到时间安排的很是充裕,朱由检点了点头,不过紧接着想起了户部的事情,因此问道:
  “户部的荒田批下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