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泥姜砚(姜泥)_(姜泥姜砚)完整版阅读
奇幻玄幻小说《姜泥》是大神“每天一只烤鸭”的代表作,姜泥姜砚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行舟已经许久没回来了。刘妈妈说,他在船行附近买了一处私宅。”姜老夫人从床内侧拿出一个木盒,递给姜砚:“你自小在读书这事上颇有天赋,此番未能登科及第,想是机缘未到。我和你祖父,从前都是贫苦人家,也挣下了偌大的家业,可见天道酬勤...
小说:姜泥
类型:奇幻玄幻
作者:每天一只烤鸭
角色:姜泥姜砚
小说《姜泥》“每天一只烤鸭”的作品之一,姜泥姜砚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精彩选节:打胜仗的捷报传到京城,圣上大喜,重赏三军,给带军的将领都提了品阶金尚书:“圣上,此次战役大胜,上靠陛下天恩,黎民一心,下靠三军将士骁勇,不顾生死,是以天佑我朝臣以为,姜记船行临危受命,也应褒奖”“众卿以为,朕该如何封赏?”兵部尚书几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一位大臣上前启奏:“臣以为,姜记船行一介商贾,逢陛下垂青,担此重任,已是福分论起功劳,也不宜封赏爵位,不若赏赐珍奇古玩,也算全了陛下恩德”...
姜砚回到姜府,去了姜老夫人的院中。自亲眼看见丈夫和唯一的亲生孩儿遗体后,姜老夫人的身体每况日下。
“祖母,砚儿无用,没保住祖父留下的家业。”
“不怪你。行舟已经许久没回来了。刘妈妈说,他在船行附近买了一处私宅。”
姜老夫人从床内侧拿出一个木盒,递给姜砚:“你自小在读书这事上颇有天赋,此番未能登科及第,想是机缘未到。我和你祖父,从前都是贫苦人家,也挣下了偌大的家业,可见天道酬勤。我和你祖父,从前也只想让你略略识得几个字,明白些道理,不似我们一样是个睁眼瞎罢了。若你想要读书,便好好去读,去考个状元。若不想读书,那便不读了,把这些田产屋舍变卖了去,领着你的母亲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做些你喜欢的事情。只是福州是我和你祖父相遇的地方,待我死后,把我和你祖父埋在一起。”透过宅子,看向院中:“你和你父亲在这宅子中长大,把宅子还是留着吧,若是以后有机会,也回来看看我们。”
祖母今日的精神状态想是不错,讲了这么长一段话也不见疲态。“祖母,您定能长命百岁。砚儿给您和母亲颐养天年。我们去徽州,听父亲说过,您是徽州人,我们去徽州看看。砚儿听闻,那里的建筑奇巧,音律也好听,砚儿带您和母亲一起去。”
姜老太太温柔地笑笑:“好,祖母和砚儿一起去。”
姜砚将脑袋靠在老妇人的床边:“再给我讲讲您和祖父的故事吧。”小时候,姜砚便喜欢依偎在老夫人的怀里,听她讲从前的故事。
“我是徽州人,那年徽州发大水。村子里的房屋都被冲垮了,好多人都死了,有的是被大水冲走了,有的死于疫病,更多的是活活地饿死。你曾外祖就带着我一路逃荒,食不果腹。我从小就力气大,吃得也多,饿极了,便是草根树皮也啃了。后来,听闻朝廷在福州和周边各省各辟了一块村落,容留徽州的受灾百姓。你曾外祖就带着我一路乞讨,到了福州。你祖父和曾祖那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原住民,可怜我们外来人,帮着给大家一起建屋立舍,我力气大,经常和他们一起干活儿,渐渐地也开始相熟了。”
祖母的目光愈发柔和:“后来有了你父亲,我想着总不能靠天吃饭,万一福州也发大水了呢。你祖父有木工的手艺,我便让他进城寻个活计。误打误撞进了船行,他为人忠厚,很得东家喜欢,慢慢地成了管事,后来又有了自己的船行。刚开始带着几十号兄弟,只干点维修的活儿,收入不错,我们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后来有人提议,让我们造新船。当时福州拢共就两家能造新船的船行,我说现在缝缝补补的,也能过日子。你祖父确是不干,一番思量后,还是接起了造船的单子。”
“后来呢?我听父亲说,他幼时家里也是困难过的。常常有人三五成群地来家里讨债。”
“你祖父要跟来买船的客人签订文书。我和你祖父都不识字,原是打算请个先生来看看。后来有个远亲说他的孩子在学堂念书,可以帮忙看看。我一想,请个先生还得费几百钱,造船还得垫付工费,处处得省,就同意了。就这一省,就省出问题了。那买方将我们一纸诉状告上衙门,我们砸锅卖铁,四处举债才避免身陷囹圄。自那之后,你祖父和我,不管如何困难,也把你父亲送入了学堂。”
“那孩子是?”
“是姜毅,行舟的父亲。” “我乏了,你去你母亲那里看看吧。”
第10章 姜家旧事(八) 在线试读
姜砚回到姜府,去了姜老夫人的院中。自亲眼看见丈夫和唯一的亲生孩儿遗体后,姜老夫人的身体每况日下。
“祖母,砚儿无用,没保住祖父留下的家业。”
“不怪你。行舟已经许久没回来了。刘妈妈说,他在船行附近买了一处私宅。”
姜老夫人从床内侧拿出一个木盒,递给姜砚:“你自小在读书这事上颇有天赋,此番未能登科及第,想是机缘未到。我和你祖父,从前都是贫苦人家,也挣下了偌大的家业,可见天道酬勤。我和你祖父,从前也只想让你略略识得几个字,明白些道理,不似我们一样是个睁眼瞎罢了。若你想要读书,便好好去读,去考个状元。若不想读书,那便不读了,把这些田产屋舍变卖了去,领着你的母亲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做些你喜欢的事情。只是福州是我和你祖父相遇的地方,待我死后,把我和你祖父埋在一起。”透过宅子,看向院中:“你和你父亲在这宅子中长大,把宅子还是留着吧,若是以后有机会,也回来看看我们。”
祖母今日的精神状态想是不错,讲了这么长一段话也不见疲态。“祖母,您定能长命百岁。砚儿给您和母亲颐养天年。我们去徽州,听父亲说过,您是徽州人,我们去徽州看看。砚儿听闻,那里的建筑奇巧,音律也好听,砚儿带您和母亲一起去。”
姜老太太温柔地笑笑:“好,祖母和砚儿一起去。”
姜砚将脑袋靠在老妇人的床边:“再给我讲讲您和祖父的故事吧。”小时候,姜砚便喜欢依偎在老夫人的怀里,听她讲从前的故事。
“我是徽州人,那年徽州发大水。村子里的房屋都被冲垮了,好多人都死了,有的是被大水冲走了,有的死于疫病,更多的是活活地饿死。你曾外祖就带着我一路逃荒,食不果腹。我从小就力气大,吃得也多,饿极了,便是草根树皮也啃了。后来,听闻朝廷在福州和周边各省各辟了一块村落,容留徽州的受灾百姓。你曾外祖就带着我一路乞讨,到了福州。你祖父和曾祖那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原住民,可怜我们外来人,帮着给大家一起建屋立舍,我力气大,经常和他们一起干活儿,渐渐地也开始相熟了。”
祖母的目光愈发柔和:“后来有了你父亲,我想着总不能靠天吃饭,万一福州也发大水了呢。你祖父有木工的手艺,我便让他进城寻个活计。误打误撞进了船行,他为人忠厚,很得东家喜欢,慢慢地成了管事,后来又有了自己的船行。刚开始带着几十号兄弟,只干点维修的活儿,收入不错,我们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后来有人提议,让我们造新船。当时福州拢共就两家能造新船的船行,我说现在缝缝补补的,也能过日子。你祖父确是不干,一番思量后,还是接起了造船的单子。”
“后来呢?我听父亲说,他幼时家里也是困难过的。常常有人三五成群地来家里讨债。”
“你祖父要跟来买船的客人签订文书。我和你祖父都不识字,原是打算请个先生来看看。后来有个远亲说他的孩子在学堂念书,可以帮忙看看。我一想,请个先生还得费几百钱,造船还得垫付工费,处处得省,就同意了。就这一省,就省出问题了。那买方将我们一纸诉状告上衙门,我们砸锅卖铁,四处举债才避免身陷囹圄。自那之后,你祖父和我,不管如何困难,也把你父亲送入了学堂。”
“那孩子是?”
“是姜毅,行舟的父亲。” “我乏了,你去你母亲那里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