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芜徐清忱《长公主她总想篡位》_《长公主她总想篡位》完整版阅读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又是鲸鱼的《长公主她总想篡位》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另外一个宫女语气激动的说。那小太监拍了一下说话激动的宫女:“小声点,你不要命了,被人听到可是要砍头的。”“知道要砍头还说,嫌命长了!”突然背后传来一道严厉的呵斥声。“啊!”这突然响起的声音,把三人都吓了一跳,转头看见是管事嬷嬷,急忙求饶...
小说:长公主她总想篡位
类型:古代言情
作者:又是鲸鱼
角色:姜芜徐清忱
“又是鲸鱼””的倾心著作,姜芜徐清忱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天启国—皇宫平日里庄严的金銮殿今日格外吵闹门口候着的小太监和侍卫们,都忍不住有些好奇里面在吵些什么,纷纷侧身将耳朵靠近门框“都在做什么?不要命了!”正好被走过来的奉茶公公刘福看见,把他们呵斥一顿,他们这才规规矩矩的站好金銮殿内,启元帝慵懒的坐在金銮御驾之上只见他凤目微挑凌厉,端的是金昭玉粹的天家威仪启元帝微微低头,俯视着下方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中年男人京兆府尹刘邕苦苦哀求道:“求陛下看在...
第二日,御花园
“昨日我听说,陛下发了好大一通火,把伺候的太监吓得不轻呢?”
“这是为什么?”
一个圆圆脸的宫女,好奇的看着说话的太监问道。
“听说是因为昨日,许多大臣一起弹劾长公主。”
“对对对,我也听说是这样。
我还听说昨晚,皇后娘娘知道这件事后,当场气得晕了过去。”
另外一个宫女语气激动的说。
那小太监拍了一下说话激动的宫女:“小声点,你不要命了,被人听到可是要砍头的。”
“知道要砍头还说,嫌命长了!”
突然背后传来一道严厉的呵斥声。
“啊!”
这突然响起的声音,把三人都吓了一跳,转头看见是管事嬷嬷,急忙求饶。
“奴才不敢了,求嬷嬷饶了我们这一次。”
“奴婢知错,求嬷嬷饶了我们吧。”
管事嬷嬷瞪了三人一眼,呵斥道:“还不滚去干活。”
“是…”
三人立马拔腿就跑。
没过多久,在这些好事者的传播,昨日长公主被百官弹劾之事,就传遍了整座皇宫。
宫中各个角落都有人在悄悄的议论此事,更有甚者私下开起了赌局。
都在赌长公主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被陛下责罚从此失去陛下宠爱。
当冷冬把这些话,说给姜芜听时,她正在用早膳。
姜芜听完也不恼,放下手里的汤匙,转而又拿起筷子,夹起了碟子里的红烧狮子头,细嚼慢咽的咀嚼起来。
冷冬见自家公主并没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她忿忿的说:“公主,这些奴才太不像话了,竟然还敢私下拿您开赌局!
简直是目无宫规,奴婢这就去敬事房好好敲打敲打他们!”
姜芜这才放下碗筷,接过一块小丝巾慢条斯理的擦了擦唇,问:“赌注是什么?”
冷冬微愣,“什么赌注?”
“不是用本宫开赌局么?难道不下注?”
姜芜弯眸轻笑着看向冷冬。
冷冬:“他们手里攒的月钱。”
“后宫娘娘们,可有人加入赌局的?”
“这倒没有,想来各宫娘娘们应该不至于会一起胡闹的。
不过公主,您说昨儿个的事,陛下都还没什么动静呢,今日一早就满宫都传遍了,这后面会不会有人在背后推动?”
姜芜起身向前走去,冷冬叫她起身连忙伸手扶着。
姜芜把手搭在冷冬手腕,边走边说:“派人去查查。”
“是,奴婢这就派人去查。”
姜芜看冷冬就要走,叫住她说:“你前两日说本宫的银子不多了?”
提到银子,冷冬露出一副肉疼的模样,轻声抱怨道:“前两日奴婢去清点库房,发现银子少了许多,就对了对账本,最近花销太大了,银子已经不多了。”
姜芜想了想,近来自己也没有买什么,怎么就花销大了?
她正想问冷冬怎么回事,就听到冷冬解释说:“公主,您这个月派人从塞外购买了十匹汗血宝马,您嫌宫里的衣裳不够别致,又在罗裳坊买了十多件衣裳,还有头饰、首饰、珠宝…”
姜芜看着冷冬像报菜名一样,一连说了一长串,她轻瞥了冷冬一眼。
“行了,本宫知道了。”
冷冬这才停了下来,在心里嘀咕,您的吃穿用度向来都是用最好的。
再加上您还要时不时的出宫采购,这再多的银子也是不够花的。
随后,冷冬想到了另一笔更大的开销,她四处扫了一眼,靠近姜芜小声说:“昨日又派人送了一批银子出宫。”
姜芜看着冷冬因为心疼银子,而皱起了她那白嫩的脸蛋。
笑着点了点她脑袋说:“那就趁机赚点银子。”
冷冬来了兴致,睁大眼睛笑着问:“怎么赚?”
姜芜对冷冬耳语了几句,冷冬顿时眼神一亮,行完礼退了下去。
不消一会,原本由宫人们偷偷弄起的赌局,就在姜芜暗中推波助澜下,悄悄地卷席了宫里每个角落。
半个时辰后
冷冬兴高采烈的来到姜芜身边,开心的说:“公主,这才不过小一会,竟然赚了五百两黄金!
果然在宫里的,不论是主子还是宫人手里的银子都挺多。”
冷冬平时都是一副沉稳可靠的模样,可只要一谈到银子,就暴露了财迷本性。
姜芜凤眉一挑,打趣的看着连眉毛都充斥着笑意的冷冬道:“不过区区五百两,瞧你这不值钱的样。
倒像是本宫这琉璃殿太穷,亏待了你似的。”
“公主,虽然你不曾亏待过奴婢,可您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奴婢也是担心这银子入不敷出。”
那还不是因为您在花银子这方面,造诣颇高。
当然,后面这句她也不敢当着姜芜的面说出来。
姜芜略微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冷冬吩咐道:“趁着整个皇宫里的人,都在等着看父皇会不会因此事而发落本宫时,你就多捞点银子吧。
不过,那些最开始组织这场赌局的人,都给本宫记下来,银子收够后,各打五十大板,以禁效尤!”
姜芜的眸子里一片冷冽,哼!敢用本宫做赌局,就得做好随时会丧命的心里准备!
“是,公主,奴婢早就记住他们了。”
若是旁人听见姜芜这番话,指不定会说她前脚赢走银子,后脚就想要别人的命太过分了。
冷冬可不管,只要自家公主高兴,爱打谁板子就打谁板子。
其实细细说来,姜芜身为最受宠长公主,不仅例银只比皇后少一点,陛下还隔三差五的就给她送来一些珠宝古玩。
若真算起来,宫里除了陛下只怕也没人比姜芜最富有了。
暗地里,她在帝都也经营着许多商铺,江湖上还有一个杀手组织赚钱。
这些加起来,她的个人小金库都快接近有国库的三分之一了。
只不过,她私自养了一只军队,着实有些费银子。
这时,身后就传来一阵脚步声。
两人转身过身望去,就见皇后的心腹翠竹姑姑,正朝这边走来。
三人眼神恰好对上,翠竹姑姑加快了步伐,一会就走到姜芜面前行礼道:“老奴参见长公主,给长公主请安。”
从翠竹走过来开始,姜芜的神情就变得冷谈了些。
“可是母后有事吩咐?”
虽是皇后是姜芜的生母,两人却并不亲近。
一般没有必要,姜芜很少踏入凤鸾宫。
而皇后,也基本不来姜芜的琉璃殿,两人虽然是母女,关系却陌生、冷淡的紧。
翠竹姑姑轻叹了一声,脸上露出一副担忧的神情,恭敬的说:“娘娘最近身子本就不好,昨夜又听说了公主殿下被百官弹劾之事。”
姜芜微微抬眸看向翠竹,看来,母后是派人来问罪了。
翠竹感觉到姜芜那没什么温度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但她并不害怕。
自己可是皇后身边的老人,长公主一向都很给自己面子。
她一脸镇定的抬头看着姜芜,满脸心疼的说:“娘娘当时听闻殿下被百官弹劾,一口气没顺上来,晕了过去。”
说完之后,翠竹还偷偷的望了晚姜芜,眼神中似乎有些怪罪的神色。
姜芜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母后气出好歹来了?
“那母后现下如何了?可有唤御医瞧瞧?”
虽然平日里,姜芜和母后不怎么亲近,可到底是自己亲生母亲,她还是担心的。
翠竹见姜芜担心,轻声安抚道:“御医已经去看过了,并无大碍。”
姜芜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欲动身前往凤鸾宫亲自去瞧瞧,却被一旁的翠竹给拦了下来。
姜芜冷眼不解的看着她,“翠竹姑姑这个何意?”
翠竹连忙解释:“娘娘喝完药已经歇下了,老奴过来是想请公主为娘娘办一件事的。”
“说。”
翠竹看了眼被自己拦下后,脸上明显不高兴了的长公主。
她顿了顿小心翼翼的说:“听闻梵音寺香火鼎盛,寺内不仅有得道高僧驻寺,许愿祈福更是灵验。
老奴斗胆,请公主移步梵音寺一趟,为娘娘求个平安符吧。”
听到这话,姜芜内心生出了一丝疑虑,她静静的打量着,眼前这忠心为主的宫中老人,那双好看的凤眸里闪过一抹探究。
“一个平安符而已,本宫这就派人去梵音寺。”
“公主殿下,听闻至亲之人亲自求来的,会更加灵验。”
翠竹急忙开口解释,她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反而显得更有鬼了。
过了许久,姜芜嘴角扯出一抹浅笑,语气稍稍清冷了些。
“既然是为了母后的凤体,儿臣自当前往梵音寺一趟,为母后祈福。
只是不知,姑姑觉得何时去合适?”
翠竹听着长公主那明显冷了几分的嗓音,身体微微绷紧了些。
以往长公主待自己虽然也怎么热情,但却很少像现在这般冷。
这般想着,她那张上了年岁的脸上,挤满了笑容,有些讨好的说:“公主不如现下就动身?
早些取回平安符,说不定娘娘也能早点好起来。”
姜芜面上带笑心里却一紧,果然有猫腻。
“如此也好,本宫这就准备准备,姑姑且先回去吧。”
翠竹也是自小看着长公主长大的,知晓她的性子,答应了就不会食言。
她完成了娘娘的任务,顿时放松下来,福了福身子说:“老奴告退。”
冷冬等翠竹走远了些,才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家公主问道:“公主,奴婢怎么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去联系探子,弄清楚她们想做什么。”姜芜盯着翠竹离开的背影,冷笑着说:“让一个不信佛的人,去为另一个不信佛的人在佛祖那求取平安符?这么拙劣的借口也亏她们想得出来!”
冷冬点头,“奴婢这就去打听。”
事出反常必有妖,自己又不会武。
以防万一,还是让武功高强的紫衣陪在身边好一些。
毕竟,皇后娘娘虽然是公主的亲生母后,但因为小时候的那件事情,冷冬对皇后总是不放心。
“那奴婢让紫衣陪在您身边?”
姜芜颔首点头:“好,去吧。”
响午时分,日头最毒的时候。
姜芜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梵音寺山脚下。
她刚撩开车帘,就看见山间的石阶上,有一白衣男子和灰衣男子,正循着山上的台阶渐行渐远的背影。
石阶两侧那繁茂的树丛,包围着青石台阶,曲折蜿蜒一眼望不到头。
姜芜看着长长的石阶,嘴角微微抽搐。
没想到帝都极富盛名的梵音寺,竟然也弄起了世外高人那一套。
好好的一座寺庙修在哪不好,非得修到山顶上!
又过了好一会,姜芜才有些不情不愿的走下马车,站在青冈石做成的台阶前。
只见她双手攥得紧紧的,忍住了想转身就走的冲动。
要不是暗阁来报,今夜有好戏发生,本宫真想转身就回宫。
而站在姜芜身后,浩浩荡荡将近二十余人的宫女、太监和侍卫们,看着石阶也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一身劲装的紫衣感受到自家公主抗拒石梯的情绪,上前一步对她说,“殿下不用听方才那老秃驴的话,我们直接飞上去便是。”
紫衣刚说完,石梯右边的草丛就轻微的动了一下,姜芜瞥了一眼右边,那轻轻动了一下的草丛。
嘴角微微一弯,故意说道:“紫衣,既然本宫是来为母后祈福的,自然得一步一步走上去,才算心诚了。”
说完就迈步抬脚就踏上石梯,往上走去,紫衣见状也立马跟了上去。
其余人,也都一个个认命的紧跟身后。
饶是姜芜和紫衣两人都是练家子,也足足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看见那红砖青瓦的寺庙。
她转身朝身后来时的路看了半天,不见一个人影,估摸着那群宫女太监,可能还在半山腰。
姜芜看了看时辰已经申时了,对紫衣说:“不管他们了,我们先进去吧。”
两人站在寺庙门口,仰头看着帝都最具盛名的寺庙——梵音寺。
只是站在门口,那令人安宁的檀香气味就扑鼻而来。
“铛…”的一声,寺庙里传来一阵钟声。
待钟声停下后,紫衣伸手推开门后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香客,不似门外那般清冷。
有的人跪在大殿上许愿,有的人往正寺中间的池塘里丢铜板。
有的人在左侧算卦,还有的人在右侧,那棵巨大的姻缘古树上系红绳,只为求一份好姻缘。
寺内香火鼎盛烟雾缭绕,诵经之声不绝于耳。
姜芜和紫衣刚踏进寺庙,就听一温柔的女音传入耳:“据说这寺内有位念远大师深得佛缘。
能看穿人的前世今生,窥见未来。
夫君,好不容易来这一趟,我们可得去拜见一下这位大师。”
两人朝说话之人看去,只见一旁穿着锦衣华服的妇人,挽着一位身材圆润中年男人从她们左侧走过。
“念远大师是谁?你可听说过?”
姜芜眸子里有些迷茫的看向紫衣。
紫衣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念远师叔是我们梵音寺最有佛根最通透的人,他一生慈悲为怀救人无数,是最能羽化成佛之人。”
身侧走过来一个圆脸小和尚,语气颇为自豪。
姜芜不信佛,自然对念远这样的得道高僧不感兴趣。
此行也只是为了给她母后求一个平安符。
“小和尚,平安符在何处?”
小和尚看了看寺庙里的人,然后笑嘻嘻的说,“施主请跟我来,求平安符在这边。”
“求平安符的过程会慢一些,需要施主亲自在佛祖面前祷告。”
他边走边跟姜芜等人解释如何求取平安符。
姜芜听到要亲自跪在佛祖面前祷告,皱了皱眉,语气有些疑惑,“必须要在佛祖面前祷告?”
“是的,这是我们寺的习俗。
亲自祷告才能让佛祖看到诚意,这样求取的平安符才更加灵验。”
小和尚还是那一副笑脸耐心的回答。
姜芜虽然不太喜欢,倒也没再说什么。
毕竟,求取平安符的过程也不是今日的重点。
她安静的跟着小和尚来到正殿。
在小和尚的指引下,燃香、净手,最后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静静的祈祷。
这四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方才还艳阳高照,这会就突然电闪雷鸣,淅沥沥地下起了大雨。
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正在大殿外烧香拜佛的香客们淋了一身,大家伙儿都急忙冲进各个殿内躲起雨来。
紫衣看了看阴沉沉的天色,又看了看跪在佛祖面前祈祷的公主,微微思索了一会,就转身往外走了出去。
大约一柱香后,姜芜睁开双眼,动了动微酸的双腿慢慢站了起来。
她抬起了如雪般娇嫩的手,轻轻一拍整理了一下衣裙,习惯的往身后看了一眼,却没见紫衣的身影。
姜芜眉头微微蹙起,正欲唤人时,方才的领路的圆脸小和尚,拿着一枚平安符走了过来。
小和尚仿佛是把笑脸嵌在脸上,依旧笑得与方才别无二致。
他把平安符递给姜芜说,“施主,你的平安符请收好,你心中所求佛祖已知晓。
我佛慈悲,定会保佑施主得偿所愿,阿弥陀佛。”
姜芜面上平静,内心忍不住笑了一下。
你家佛祖若真是应了本宫所求,明儿个本宫就该是天启的太子爷了。
姜芜倒也没为难这小和尚,她伸手接过平安符,对着小和尚说了句“多谢”。
转身就转身走出了大殿。
一出来,就看见随自己出宫的燕芝正候在门口。
“紫衣呢?”
燕芝看见姜芜出来,迎上去说:“公主,雨太大不便下山,紫衣姐姐说暂时在寺庙住一晚。”
姜芜点头,随后用手轻轻的转动着手腕上的金镶宝珠镯。
紫衣不在,八成是盯梢去了,看来这是有人出手了。
姜芜微微抬头,看着眼前暗沉的天色和那豆大的雨滴,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
既然你们敢来,本宫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燕芝只知道今日来这梵音寺,是为皇后祈福来了,并不清楚内情。
眼看雨越下越大,这飘雨都快飞到脸上了,她急忙跟公主说,“公主,禅房已备好,请随奴婢往这边走。”
燕芝走到姜芜身侧,打开雨具为她遮雨并带路。
姜芜和燕芝走在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路的两旁是一排排翠绿的竹林,路上还有假山和小泉,倒是一处休养的好去处。
两人绕过几间禅房,最后停在一间清雅的小院,院前一排竹林被雨水打得瑟瑟作响。
姜芜见燕芝停下,眼神轻轻的扫过去,问:“怎么停在这?”
“奴婢方才打听过了,这里住的徐大公子。”
燕芝用手指着眼前的禅院,语气稍稍有些激动。
“徐大公子?”
姜芜不解的看向她。
燕芝满脸娇羞,语气尽显崇拜之意,“就是因为一篇策国论,而轰动整个帝都的第一才子,相府大公子徐清忱!
听说他自幼体弱,每月都有几日会来这梵音寺小住,虔心祈福。”
姜芜想了想,印象中帝都好像是有这么一位才子。
当时,自己也想把他招致麾下,可听说他是徐相的儿子后,就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自从自己掌管御林军以来,这位相国大人,就经常在朝堂之上,劝说父皇收回御林军。
燕芝靠近姜芜,神神秘秘的笑着说:“公主,奴婢方才远远的看了一眼。
那容貌果然是惊为天人,怪不得帝都上之世家小姐,下至平民女子都为他倾倒。
您不是一向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吗,他的容貌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姜芜瞥了一眼燕芝,语气极为平静:“不过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病秧子,容貌生得再美又有何用。”
姜芜虽爱美,但她更崇武,而一介病弱书生,即使他懂得再多的道理,没有匹配的武力值,他的道理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听。
什么妙语连珠、巧舌如簧,真遇上硬拳头,那都是空话。
所以,她认为拳头才是讲道理的好帮手,光会说用处还是不大的。
当然,但若只会动用武力,那也只是莽夫一个,二者之间缺一不可。
燕芝激动的心仿佛被泼了一桶冷水,看着姜芜又不敢反驳。
只好在心里暗暗嘀咕:那也是最俊美的病秧子。
见燕芝站在原地,半天都没动身,姜芜训斥了她一句,“本宫住哪?还不赶快上前带路。”
“哦哦,来了,公主往这边走。”
见自家主子对第一公子并不感兴趣,燕芝看了看眼前的禅院,满脸有些失落。
“公主您喜静,奴婢特意寻了右边的最里面,由于它在右边的最里面,很是清静不会有人打扰。”
燕芝说完就打开伞,着着姜芜往右边鹅卵石小道走了过去。
半柱香后,姜芜已经洗漱完毕,坐在棋盘前,撑着头一个人对弈。
“吱呀”一声,禅门被推开,紫衣湿漉漉的走了进来。
燕芝转身就到后面,拿来一块帕子。
“这大晚上你去哪了?怎么弄得身上都是雨水,赶紧擦一擦免得受寒。”
走到紫衣面前,小声埋怨的边说边帮紫衣擦身上的水。
擦着擦着燕芝把毛巾塞在紫衣手里,说:“你自己擦着,我去给你煮碗姜汤去去寒。”
燕芝出去后,紫衣放下手里的毛巾。
走到姜芜面前,面无表情的说:“公主,如你所料,今日梵音寺先后从山下悄悄的上来了两拨人马。”
姜芜头也没抬的摆弄这棋盘上的棋子。
“看来,今夜是有些不太平。”
紫衣微微点头回应。
“都准备好了?”
姜芜嗓音慵懒问道。
紫衣:“宫中侍卫二十余人守在这里。
暗卫三十人为防打草惊蛇,和寺内武僧一起在前殿候着。
张统领也在从帝都赶来梵音寺的路上了。”
“嗯。”
姜芜对紫衣惬意一笑,轻声吐槽道:“这前脚弹劾后脚便刺杀,大舅舅这次有些心急了。”
突然,门外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她低笑着对紫衣说:“鱼来了,去准备吧。”
想到今夜便能收网,姜芜的语气里透露出丝丝兴奋。
随后,顺手从棋盘上捻起一枚黑子。
“咻”的一声把烛光熄灭,整个房间顿时陷入了黑暗中。
小院外,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群群手持兵器的黑衣人,见屋内烛光灭了。
他们又耐心的等了一小会,没有听见院子里有任何动静时,这才悄无声息的翻入院落。
刚一落地就弄出声响,引起了值夜侍卫们的注意。
侍卫发现了他们,正想开口示警,被突然飞来的竹叶瞬间封喉,倒在地上。
黑衣人顺着飞来竹叶的方向抬头看,发现是自己人,胆子大了许多。
为首的三人来到卧室门口,小心的用刀背把门闩移开,然后推开门轻轻的走了进去。
三人凭借着院中微弱的烛光,朝床的方向踮起脚尖,生怕发出一点动静吵醒床上的人,缓慢的走了过去。
来到床边,为首的黑衣人看着被子中间弓起来的身形,举起大刀快、准、狠的刺了下去。
“兹…”布料被刺破的声音传来。
那黑衣人猛的掀开被子,看着床上裹成人形的棉被惊呼道:“不好!中计了,快走。”
“噗嗤…”一道笑声从房梁上传来。
三名黑衣人瞬间惊恐的聚在一起,背靠着背摸黑张望并大喊:“谁?出来!”
第2章 祈福 在线试读
第二日,御花园
“昨日我听说,陛下发了好大一通火,把伺候的太监吓得不轻呢?”
“这是为什么?”
一个圆圆脸的宫女,好奇的看着说话的太监问道。
“听说是因为昨日,许多大臣一起弹劾长公主。”
“对对对,我也听说是这样。
我还听说昨晚,皇后娘娘知道这件事后,当场气得晕了过去。”
另外一个宫女语气激动的说。
那小太监拍了一下说话激动的宫女:“小声点,你不要命了,被人听到可是要砍头的。”
“知道要砍头还说,嫌命长了!”
突然背后传来一道严厉的呵斥声。
“啊!”
这突然响起的声音,把三人都吓了一跳,转头看见是管事嬷嬷,急忙求饶。
“奴才不敢了,求嬷嬷饶了我们这一次。”
“奴婢知错,求嬷嬷饶了我们吧。”
管事嬷嬷瞪了三人一眼,呵斥道:“还不滚去干活。”
“是…”
三人立马拔腿就跑。
没过多久,在这些好事者的传播,昨日长公主被百官弹劾之事,就传遍了整座皇宫。
宫中各个角落都有人在悄悄的议论此事,更有甚者私下开起了赌局。
都在赌长公主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被陛下责罚从此失去陛下宠爱。
当冷冬把这些话,说给姜芜听时,她正在用早膳。
姜芜听完也不恼,放下手里的汤匙,转而又拿起筷子,夹起了碟子里的红烧狮子头,细嚼慢咽的咀嚼起来。
冷冬见自家公主并没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她忿忿的说:“公主,这些奴才太不像话了,竟然还敢私下拿您开赌局!
简直是目无宫规,奴婢这就去敬事房好好敲打敲打他们!”
姜芜这才放下碗筷,接过一块小丝巾慢条斯理的擦了擦唇,问:“赌注是什么?”
冷冬微愣,“什么赌注?”
“不是用本宫开赌局么?难道不下注?”
姜芜弯眸轻笑着看向冷冬。
冷冬:“他们手里攒的月钱。”
“后宫娘娘们,可有人加入赌局的?”
“这倒没有,想来各宫娘娘们应该不至于会一起胡闹的。
不过公主,您说昨儿个的事,陛下都还没什么动静呢,今日一早就满宫都传遍了,这后面会不会有人在背后推动?”
姜芜起身向前走去,冷冬叫她起身连忙伸手扶着。
姜芜把手搭在冷冬手腕,边走边说:“派人去查查。”
“是,奴婢这就派人去查。”
姜芜看冷冬就要走,叫住她说:“你前两日说本宫的银子不多了?”
提到银子,冷冬露出一副肉疼的模样,轻声抱怨道:“前两日奴婢去清点库房,发现银子少了许多,就对了对账本,最近花销太大了,银子已经不多了。”
姜芜想了想,近来自己也没有买什么,怎么就花销大了?
她正想问冷冬怎么回事,就听到冷冬解释说:“公主,您这个月派人从塞外购买了十匹汗血宝马,您嫌宫里的衣裳不够别致,又在罗裳坊买了十多件衣裳,还有头饰、首饰、珠宝…”
姜芜看着冷冬像报菜名一样,一连说了一长串,她轻瞥了冷冬一眼。
“行了,本宫知道了。”
冷冬这才停了下来,在心里嘀咕,您的吃穿用度向来都是用最好的。
再加上您还要时不时的出宫采购,这再多的银子也是不够花的。
随后,冷冬想到了另一笔更大的开销,她四处扫了一眼,靠近姜芜小声说:“昨日又派人送了一批银子出宫。”
姜芜看着冷冬因为心疼银子,而皱起了她那白嫩的脸蛋。
笑着点了点她脑袋说:“那就趁机赚点银子。”
冷冬来了兴致,睁大眼睛笑着问:“怎么赚?”
姜芜对冷冬耳语了几句,冷冬顿时眼神一亮,行完礼退了下去。
不消一会,原本由宫人们偷偷弄起的赌局,就在姜芜暗中推波助澜下,悄悄地卷席了宫里每个角落。
半个时辰后
冷冬兴高采烈的来到姜芜身边,开心的说:“公主,这才不过小一会,竟然赚了五百两黄金!
果然在宫里的,不论是主子还是宫人手里的银子都挺多。”
冷冬平时都是一副沉稳可靠的模样,可只要一谈到银子,就暴露了财迷本性。
姜芜凤眉一挑,打趣的看着连眉毛都充斥着笑意的冷冬道:“不过区区五百两,瞧你这不值钱的样。
倒像是本宫这琉璃殿太穷,亏待了你似的。”
“公主,虽然你不曾亏待过奴婢,可您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奴婢也是担心这银子入不敷出。”
那还不是因为您在花银子这方面,造诣颇高。
当然,后面这句她也不敢当着姜芜的面说出来。
姜芜略微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冷冬吩咐道:“趁着整个皇宫里的人,都在等着看父皇会不会因此事而发落本宫时,你就多捞点银子吧。
不过,那些最开始组织这场赌局的人,都给本宫记下来,银子收够后,各打五十大板,以禁效尤!”
姜芜的眸子里一片冷冽,哼!敢用本宫做赌局,就得做好随时会丧命的心里准备!
“是,公主,奴婢早就记住他们了。”
若是旁人听见姜芜这番话,指不定会说她前脚赢走银子,后脚就想要别人的命太过分了。
冷冬可不管,只要自家公主高兴,爱打谁板子就打谁板子。
其实细细说来,姜芜身为最受宠长公主,不仅例银只比皇后少一点,陛下还隔三差五的就给她送来一些珠宝古玩。
若真算起来,宫里除了陛下只怕也没人比姜芜最富有了。
暗地里,她在帝都也经营着许多商铺,江湖上还有一个杀手组织赚钱。
这些加起来,她的个人小金库都快接近有国库的三分之一了。
只不过,她私自养了一只军队,着实有些费银子。
这时,身后就传来一阵脚步声。
两人转身过身望去,就见皇后的心腹翠竹姑姑,正朝这边走来。
三人眼神恰好对上,翠竹姑姑加快了步伐,一会就走到姜芜面前行礼道:“老奴参见长公主,给长公主请安。”
从翠竹走过来开始,姜芜的神情就变得冷谈了些。
“可是母后有事吩咐?”
虽是皇后是姜芜的生母,两人却并不亲近。
一般没有必要,姜芜很少踏入凤鸾宫。
而皇后,也基本不来姜芜的琉璃殿,两人虽然是母女,关系却陌生、冷淡的紧。
翠竹姑姑轻叹了一声,脸上露出一副担忧的神情,恭敬的说:“娘娘最近身子本就不好,昨夜又听说了公主殿下被百官弹劾之事。”
姜芜微微抬眸看向翠竹,看来,母后是派人来问罪了。
翠竹感觉到姜芜那没什么温度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但她并不害怕。
自己可是皇后身边的老人,长公主一向都很给自己面子。
她一脸镇定的抬头看着姜芜,满脸心疼的说:“娘娘当时听闻殿下被百官弹劾,一口气没顺上来,晕了过去。”
说完之后,翠竹还偷偷的望了晚姜芜,眼神中似乎有些怪罪的神色。
姜芜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母后气出好歹来了?
“那母后现下如何了?可有唤御医瞧瞧?”
虽然平日里,姜芜和母后不怎么亲近,可到底是自己亲生母亲,她还是担心的。
翠竹见姜芜担心,轻声安抚道:“御医已经去看过了,并无大碍。”
姜芜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欲动身前往凤鸾宫亲自去瞧瞧,却被一旁的翠竹给拦了下来。
姜芜冷眼不解的看着她,“翠竹姑姑这个何意?”
翠竹连忙解释:“娘娘喝完药已经歇下了,老奴过来是想请公主为娘娘办一件事的。”
“说。”
翠竹看了眼被自己拦下后,脸上明显不高兴了的长公主。
她顿了顿小心翼翼的说:“听闻梵音寺香火鼎盛,寺内不仅有得道高僧驻寺,许愿祈福更是灵验。
老奴斗胆,请公主移步梵音寺一趟,为娘娘求个平安符吧。”
听到这话,姜芜内心生出了一丝疑虑,她静静的打量着,眼前这忠心为主的宫中老人,那双好看的凤眸里闪过一抹探究。
“一个平安符而已,本宫这就派人去梵音寺。”
“公主殿下,听闻至亲之人亲自求来的,会更加灵验。”
翠竹急忙开口解释,她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反而显得更有鬼了。
过了许久,姜芜嘴角扯出一抹浅笑,语气稍稍清冷了些。
“既然是为了母后的凤体,儿臣自当前往梵音寺一趟,为母后祈福。
只是不知,姑姑觉得何时去合适?”
翠竹听着长公主那明显冷了几分的嗓音,身体微微绷紧了些。
以往长公主待自己虽然也怎么热情,但却很少像现在这般冷。
这般想着,她那张上了年岁的脸上,挤满了笑容,有些讨好的说:“公主不如现下就动身?
早些取回平安符,说不定娘娘也能早点好起来。”
姜芜面上带笑心里却一紧,果然有猫腻。
“如此也好,本宫这就准备准备,姑姑且先回去吧。”
翠竹也是自小看着长公主长大的,知晓她的性子,答应了就不会食言。
她完成了娘娘的任务,顿时放松下来,福了福身子说:“老奴告退。”
冷冬等翠竹走远了些,才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家公主问道:“公主,奴婢怎么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去联系探子,弄清楚她们想做什么。”姜芜盯着翠竹离开的背影,冷笑着说:“让一个不信佛的人,去为另一个不信佛的人在佛祖那求取平安符?这么拙劣的借口也亏她们想得出来!”
冷冬点头,“奴婢这就去打听。”
事出反常必有妖,自己又不会武。
以防万一,还是让武功高强的紫衣陪在身边好一些。
毕竟,皇后娘娘虽然是公主的亲生母后,但因为小时候的那件事情,冷冬对皇后总是不放心。
“那奴婢让紫衣陪在您身边?”
姜芜颔首点头:“好,去吧。”
响午时分,日头最毒的时候。
姜芜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梵音寺山脚下。
她刚撩开车帘,就看见山间的石阶上,有一白衣男子和灰衣男子,正循着山上的台阶渐行渐远的背影。
石阶两侧那繁茂的树丛,包围着青石台阶,曲折蜿蜒一眼望不到头。
姜芜看着长长的石阶,嘴角微微抽搐。
没想到帝都极富盛名的梵音寺,竟然也弄起了世外高人那一套。
好好的一座寺庙修在哪不好,非得修到山顶上!
又过了好一会,姜芜才有些不情不愿的走下马车,站在青冈石做成的台阶前。
只见她双手攥得紧紧的,忍住了想转身就走的冲动。
要不是暗阁来报,今夜有好戏发生,本宫真想转身就回宫。
而站在姜芜身后,浩浩荡荡将近二十余人的宫女、太监和侍卫们,看着石阶也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一身劲装的紫衣感受到自家公主抗拒石梯的情绪,上前一步对她说,“殿下不用听方才那老秃驴的话,我们直接飞上去便是。”
紫衣刚说完,石梯右边的草丛就轻微的动了一下,姜芜瞥了一眼右边,那轻轻动了一下的草丛。
嘴角微微一弯,故意说道:“紫衣,既然本宫是来为母后祈福的,自然得一步一步走上去,才算心诚了。”
说完就迈步抬脚就踏上石梯,往上走去,紫衣见状也立马跟了上去。
其余人,也都一个个认命的紧跟身后。
饶是姜芜和紫衣两人都是练家子,也足足走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看见那红砖青瓦的寺庙。
她转身朝身后来时的路看了半天,不见一个人影,估摸着那群宫女太监,可能还在半山腰。
姜芜看了看时辰已经申时了,对紫衣说:“不管他们了,我们先进去吧。”
两人站在寺庙门口,仰头看着帝都最具盛名的寺庙——梵音寺。
只是站在门口,那令人安宁的檀香气味就扑鼻而来。
“铛…”的一声,寺庙里传来一阵钟声。
待钟声停下后,紫衣伸手推开门后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香客,不似门外那般清冷。
有的人跪在大殿上许愿,有的人往正寺中间的池塘里丢铜板。
有的人在左侧算卦,还有的人在右侧,那棵巨大的姻缘古树上系红绳,只为求一份好姻缘。
寺内香火鼎盛烟雾缭绕,诵经之声不绝于耳。
姜芜和紫衣刚踏进寺庙,就听一温柔的女音传入耳:“据说这寺内有位念远大师深得佛缘。
能看穿人的前世今生,窥见未来。
夫君,好不容易来这一趟,我们可得去拜见一下这位大师。”
两人朝说话之人看去,只见一旁穿着锦衣华服的妇人,挽着一位身材圆润中年男人从她们左侧走过。
“念远大师是谁?你可听说过?”
姜芜眸子里有些迷茫的看向紫衣。
紫衣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念远师叔是我们梵音寺最有佛根最通透的人,他一生慈悲为怀救人无数,是最能羽化成佛之人。”
身侧走过来一个圆脸小和尚,语气颇为自豪。
姜芜不信佛,自然对念远这样的得道高僧不感兴趣。
此行也只是为了给她母后求一个平安符。
“小和尚,平安符在何处?”
小和尚看了看寺庙里的人,然后笑嘻嘻的说,“施主请跟我来,求平安符在这边。”
“求平安符的过程会慢一些,需要施主亲自在佛祖面前祷告。”
他边走边跟姜芜等人解释如何求取平安符。
姜芜听到要亲自跪在佛祖面前祷告,皱了皱眉,语气有些疑惑,“必须要在佛祖面前祷告?”
“是的,这是我们寺的习俗。
亲自祷告才能让佛祖看到诚意,这样求取的平安符才更加灵验。”
小和尚还是那一副笑脸耐心的回答。
姜芜虽然不太喜欢,倒也没再说什么。
毕竟,求取平安符的过程也不是今日的重点。
她安静的跟着小和尚来到正殿。
在小和尚的指引下,燃香、净手,最后双手合十跪在蒲团上静静的祈祷。
这四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方才还艳阳高照,这会就突然电闪雷鸣,淅沥沥地下起了大雨。
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正在大殿外烧香拜佛的香客们淋了一身,大家伙儿都急忙冲进各个殿内躲起雨来。
紫衣看了看阴沉沉的天色,又看了看跪在佛祖面前祈祷的公主,微微思索了一会,就转身往外走了出去。
大约一柱香后,姜芜睁开双眼,动了动微酸的双腿慢慢站了起来。
她抬起了如雪般娇嫩的手,轻轻一拍整理了一下衣裙,习惯的往身后看了一眼,却没见紫衣的身影。
姜芜眉头微微蹙起,正欲唤人时,方才的领路的圆脸小和尚,拿着一枚平安符走了过来。
小和尚仿佛是把笑脸嵌在脸上,依旧笑得与方才别无二致。
他把平安符递给姜芜说,“施主,你的平安符请收好,你心中所求佛祖已知晓。
我佛慈悲,定会保佑施主得偿所愿,阿弥陀佛。”
姜芜面上平静,内心忍不住笑了一下。
你家佛祖若真是应了本宫所求,明儿个本宫就该是天启的太子爷了。
姜芜倒也没为难这小和尚,她伸手接过平安符,对着小和尚说了句“多谢”。
转身就转身走出了大殿。
一出来,就看见随自己出宫的燕芝正候在门口。
“紫衣呢?”
燕芝看见姜芜出来,迎上去说:“公主,雨太大不便下山,紫衣姐姐说暂时在寺庙住一晚。”
姜芜点头,随后用手轻轻的转动着手腕上的金镶宝珠镯。
紫衣不在,八成是盯梢去了,看来这是有人出手了。
姜芜微微抬头,看着眼前暗沉的天色和那豆大的雨滴,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
既然你们敢来,本宫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燕芝只知道今日来这梵音寺,是为皇后祈福来了,并不清楚内情。
眼看雨越下越大,这飘雨都快飞到脸上了,她急忙跟公主说,“公主,禅房已备好,请随奴婢往这边走。”
燕芝走到姜芜身侧,打开雨具为她遮雨并带路。
姜芜和燕芝走在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路的两旁是一排排翠绿的竹林,路上还有假山和小泉,倒是一处休养的好去处。
两人绕过几间禅房,最后停在一间清雅的小院,院前一排竹林被雨水打得瑟瑟作响。
姜芜见燕芝停下,眼神轻轻的扫过去,问:“怎么停在这?”
“奴婢方才打听过了,这里住的徐大公子。”
燕芝用手指着眼前的禅院,语气稍稍有些激动。
“徐大公子?”
姜芜不解的看向她。
燕芝满脸娇羞,语气尽显崇拜之意,“就是因为一篇策国论,而轰动整个帝都的第一才子,相府大公子徐清忱!
听说他自幼体弱,每月都有几日会来这梵音寺小住,虔心祈福。”
姜芜想了想,印象中帝都好像是有这么一位才子。
当时,自己也想把他招致麾下,可听说他是徐相的儿子后,就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自从自己掌管御林军以来,这位相国大人,就经常在朝堂之上,劝说父皇收回御林军。
燕芝靠近姜芜,神神秘秘的笑着说:“公主,奴婢方才远远的看了一眼。
那容貌果然是惊为天人,怪不得帝都上之世家小姐,下至平民女子都为他倾倒。
您不是一向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吗,他的容貌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姜芜瞥了一眼燕芝,语气极为平静:“不过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病秧子,容貌生得再美又有何用。”
姜芜虽爱美,但她更崇武,而一介病弱书生,即使他懂得再多的道理,没有匹配的武力值,他的道理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听。
什么妙语连珠、巧舌如簧,真遇上硬拳头,那都是空话。
所以,她认为拳头才是讲道理的好帮手,光会说用处还是不大的。
当然,但若只会动用武力,那也只是莽夫一个,二者之间缺一不可。
燕芝激动的心仿佛被泼了一桶冷水,看着姜芜又不敢反驳。
只好在心里暗暗嘀咕:那也是最俊美的病秧子。
见燕芝站在原地,半天都没动身,姜芜训斥了她一句,“本宫住哪?还不赶快上前带路。”
“哦哦,来了,公主往这边走。”
见自家主子对第一公子并不感兴趣,燕芝看了看眼前的禅院,满脸有些失落。
“公主您喜静,奴婢特意寻了右边的最里面,由于它在右边的最里面,很是清静不会有人打扰。”
燕芝说完就打开伞,着着姜芜往右边鹅卵石小道走了过去。
半柱香后,姜芜已经洗漱完毕,坐在棋盘前,撑着头一个人对弈。
“吱呀”一声,禅门被推开,紫衣湿漉漉的走了进来。
燕芝转身就到后面,拿来一块帕子。
“这大晚上你去哪了?怎么弄得身上都是雨水,赶紧擦一擦免得受寒。”
走到紫衣面前,小声埋怨的边说边帮紫衣擦身上的水。
擦着擦着燕芝把毛巾塞在紫衣手里,说:“你自己擦着,我去给你煮碗姜汤去去寒。”
燕芝出去后,紫衣放下手里的毛巾。
走到姜芜面前,面无表情的说:“公主,如你所料,今日梵音寺先后从山下悄悄的上来了两拨人马。”
姜芜头也没抬的摆弄这棋盘上的棋子。
“看来,今夜是有些不太平。”
紫衣微微点头回应。
“都准备好了?”
姜芜嗓音慵懒问道。
紫衣:“宫中侍卫二十余人守在这里。
暗卫三十人为防打草惊蛇,和寺内武僧一起在前殿候着。
张统领也在从帝都赶来梵音寺的路上了。”
“嗯。”
姜芜对紫衣惬意一笑,轻声吐槽道:“这前脚弹劾后脚便刺杀,大舅舅这次有些心急了。”
突然,门外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她低笑着对紫衣说:“鱼来了,去准备吧。”
想到今夜便能收网,姜芜的语气里透露出丝丝兴奋。
随后,顺手从棋盘上捻起一枚黑子。
“咻”的一声把烛光熄灭,整个房间顿时陷入了黑暗中。
小院外,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群群手持兵器的黑衣人,见屋内烛光灭了。
他们又耐心的等了一小会,没有听见院子里有任何动静时,这才悄无声息的翻入院落。
刚一落地就弄出声响,引起了值夜侍卫们的注意。
侍卫发现了他们,正想开口示警,被突然飞来的竹叶瞬间封喉,倒在地上。
黑衣人顺着飞来竹叶的方向抬头看,发现是自己人,胆子大了许多。
为首的三人来到卧室门口,小心的用刀背把门闩移开,然后推开门轻轻的走了进去。
三人凭借着院中微弱的烛光,朝床的方向踮起脚尖,生怕发出一点动静吵醒床上的人,缓慢的走了过去。
来到床边,为首的黑衣人看着被子中间弓起来的身形,举起大刀快、准、狠的刺了下去。
“兹…”布料被刺破的声音传来。
那黑衣人猛的掀开被子,看着床上裹成人形的棉被惊呼道:“不好!中计了,快走。”
“噗嗤…”一道笑声从房梁上传来。
三名黑衣人瞬间惊恐的聚在一起,背靠着背摸黑张望并大喊:“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