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大咖“石越”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如履薄冰》,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小说推荐,石越朱翊钧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此时东南倭寇横行,西北鞑靼叩关,地方兼并日重,军政疲惫百姓困苦,隆庆皇帝刚刚驾崩。石越却在此时,穿越到了历史上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身上。好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没来得及祸害朝政。坏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司礼监掌印冯保想做皇权代言人。首辅高拱想架空皇帝增强内阁。次辅张居正一心主政推行新法......
石越朱翊钧是小说推荐《如履薄冰》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石越”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大明朝,隆庆六年六月朔日,清晨。(1572年六月初一)慈庆宫。……“天狗食日!天狗食日了!”“毋要慌乱,各司其职,戍卫东宫!”阵阵喧嚣吵闹声在慈庆宫外经久不息。殿内,石越半卧在床榻之上,以手扶额,神色一时恍惚。两名内侍躬身侍立在旁,等候着他更衣。石越没有理会他们,紧闭双目,整理着脑海中的驳杂信息。他只记得自己明明正在地方各区调研开会,而后突兀地发生了日食,旋即失去了意识。醒来之后,就莫名到了此处,...
阅读最新章节
哦……是贪墨横行,结党营私的官场朝堂,是扶持严嵩揽财,罔顾黎庶的世宗皇帝,是整日蜷缩在后宫饮服虎狼之药,索取美人的大行皇帝。
到今日,真是恍然若梦。
此时他看着皇太子,一如看到彼时的自己——心怀天下,少年热血。
高仪突然理解,自己当初那位辞官归乡讲学的先生,为何在窗外看着他们议论国事,会露出那种眼神。
他静静看着朱翊钧,心中翻腾不已,鼻腔都渐起酸涩。
哀哀谁人是父母,致我百姓,苦极无告……
高仪心中再度重复起这句话,高仪几乎忍不住老泪纵横。
什么是君父?何为父母官?谁称子民?
这本不需要多言的问题,在如今这个世道,已然成了空中楼阁,海中蜃境。
以至于百姓也迷惘不已,君父在哪里?父母官在哪里?他们的困苦又能向谁求告?
都说童言无忌,赤子之心,皇太子这番吐露胸怀,比他意想中,更为仁善敦厚,如同一块璞玉,内蕴神华,光彩照人。
为君为父,心念百姓,他高仪侍奉两朝,终见圣君耶?
高仪难止哽咽,诚心拜下:“殿下仁德,实乃国朝之幸。”
“只盼殿下毋忘今日所得,日后恤养百姓,与民休息。”
这番话,多少有些不顾礼节,哪能向君上说什么毋忘今日语?
但高仪以士自居,实在抑止不了这股冲动。
这不是臣下对君的劝诫,也不是先生对弟子的要求,这只是一名士人,听到志同道合之言,对知己的勉励。
朱翊钧连忙伸手虚扶高仪,感慨不已。
礼制杀伤力,对于这些古板的士人而言,实在太强了。
即便他只是稍微作出称职皇帝的模样,就让老人家感动不已。
上千年的文化惯性,根植于人心,当真有势不可挡之力。
可惜,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如今自己利用起来得心应手,可等以后他推行新法,礼制同样会成为绊脚石,又臭又硬。
朱翊钧摇了摇头,将胡思乱想甩出脑海。
继续循循善诱:“君无戏言,本宫或不敢忘,日后必定引养引恬。”
“倒是如今,本宫德凉幼冲,见识浅薄,这布道治政、赡养百姓之事,还是要多多仰赖先生。”
高仪面对皇太子的殷殷期盼,只觉目光似有千钧之重:“臣微末学识,才能不及中人,不过是以卑鄙之身,窃据高位。”
“殿下睿智天成,英明能辨,假以时日,才能必然远超微臣。”
高仪既是谦辞,又是自嘲。
他如今身在内阁,登堂入室,可以说是万人之上,大政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