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瞒不住了,我,孔明再世》,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诸葛亮黄月英,也是实力派作者“刷我滴卡”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你有没有想过,要是重来一次,历史会不会改写?有这么一位大佬,他直接摊牌了——我重生了!在五丈原那神秘七星坛前,本该无力回天的他,却带着未来的记忆悠悠醒来。这究竟是梦还是真实?反正梦里那些事儿,一个个都应验了。大佬决定不再藏着掖着,既然老天给了机会,那就好好干一票!西川、荆州稳稳拿下,北边挡住老曹,东边打败小吴。连庞统、法正这些牛人都被他保住了,还天天练着五禽戏,防病于未然。一位猛将北出汉中,直接拿下陇右和长安;另一位大将打破荆襄,把老曹逼得直往北跑。最后,万骑奔腾,在江南畅饮庆功酒。三国乱世,一朝终结,迎来了百年的盛世繁华。...
小说《三国:瞒不住了,我,孔明再世》,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诸葛亮黄月英,也是实力派作者“刷我滴卡”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三者皆大笑,随即升帐点兵,那宜城虽小,但尚有马军500,郡兵两千余,水军500余,大小战船三十余艘。遂将马军尽入赵云军中,郡兵及民众壮者,十取其五,又得新丁一千五百有余,归于新兵营中,其余皆归入傅士仁麾下。又至府库,见兵戈无数,钱粮更众,乃将兵戈分于众新兵,钱粮亦分一半赏于众军并宜城民众,随将库中...
免费试读
马谡道:“今往东南,有一城,名曰‘宜城’(今湖北宜城市),乃我之故土所在也。
那太守尸位素餐,胆小怕事,但府中因沿江而建,钱粮俱全,今若不取,岂不白白便宜了曹贼?
不如折道往东,今我军皆为荆州装束,当如此如此,取之如探囊取物,亦算是救故乡人物与水火之间耳。”
赵云闻之,笑而允之,徐庶、邓范皆曰可矣,大军便折往东。
及至宜城,诣太守说如此,那太守喃喃道:“前者蔡都督说欲降曹操,今因何有变也?”
马谡故作肃然道:“蔡瑁已被州牧大人所杀,州牧大人不愿降曹,今起荆州大军抗之,太守速逃尔。”
那太守闻之色变,前者见江中千帆竞过,已是惴惴,今又闻马谡如此之言,如何不信。
亦不管宜城民众,急往府衙收拾细软,取了家小,备选车马,火速往南奔走。
马谡见之,乃笑谓赵云、邓范、徐庶言道:“吾料之不错,取宜城何其之易也。”
三者皆大笑,随即升帐点兵,那宜城虽小,但尚有马军500,郡兵两千余,水军500余,大小战船三十余艘。
遂将马军尽入赵云军中,郡兵及民众壮者,十取其五,又得新丁一千五百有余,归于新兵营中,其余皆归入傅士仁麾下。
又至府库,见兵戈无数,钱粮更众,乃将兵戈分于众新兵,钱粮亦分一半赏于众军并宜城民众,随将库中钱粮辎重收之一空。
时赵云麾下已有马军一千有余,新兵营中,竟破五千之数,傅士仁麾下辅兵亦有三千人众。
钱粮达三万余石,辎重更是无数,四人商议,乃使赵云选马军中老兵姓张名亢者。
领辅兵营一千并水军将尽数辎重、一半钱粮搬入船中,即刻沿汉水南下追随刘备大军去也。
大军在宜城歇息一夜,翌日又往南沿大路而行。
赵云领着马军一半在前,一为探路,二见民众广为宣传。
徐庶并马谡在中军使老新兵带着新新兵于路上排练队列,邓范在后军往来监督不合格者。
傅士仁则在最后押运粮草,另一半马军在后防备追袭。
又行了几日,马谡早望见一山,指着前方谓徐庶道:“此山名景山,前方便是当阳县,今夜可至当阳扎营。”
徐庶颔首,马谡即遣人往前军告之赵云,赵云允之,又前行数里,至景山脚下,忽后军有马军疾驰而至言于众人道:
“后方有大队骑兵,呼啸而至,已近此地三十里,我等不敢惊扰,前来报之将军!”
四人急急聚而商议,此刻邓范虽小,但众人皆以为诸葛亮弟子,故不敢小觑之,凡事皆与之共商。
赵云疑道:“不知此番人马是荆州军还是曹军。”
后军探子虽言乃和自己着一般服色,但众人亦不敢确定是否和自己一样乃是乔装打扮。
邓范道:“不管是曹军亦或是荆州军,其目的必在江陵,吾等亦不可使其过去。”
马谡道:“此言甚是。”
徐庶沉吟道:“如今天色已晚,此番人马必定欲往当阳县安营,不如我等让过大路与他,且往林间山中隐蔽,待夜至再做理会。”
众人皆从其说,火速令军兵往山中林间而行,让过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