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火星水稻都熟了,你们才发探测器》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罗休曹国蔺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曹国蔺”,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随着制造工厂内传来的轰鸣声,罗休知道自动挖矿机已经被运输出来了。远处,还停留在罗休休息室外的祝融号虽然没有将摄像头对准制造工厂的位置,但却也收集到了这边传来的声音。‘什么声音?’‘声音传来的方向好像是这基地内的一个建筑。’罗休的这个基地早就已经被蓝星人类通过各种建模得到了部分数据通过模型上的位置可...

第14章 试读章节


在自动挖矿机还没有被制造出来的时候,罗休就已经为其定好了安装地点

而那处矿场,也正是蓝星人第一次看到罗休的地方。

那处铁矿洞外堆放铁矿的平地,就是为了安装自动挖矿机而平整出来的。

在空地的边缘,用于供电的线缆也早就已经铺设到位,只等自动挖矿机安装好后,就能直接开始挖矿作业了。

“轰、轰。”

随着制造工厂内传来的轰鸣声,罗休知道自动挖矿机已经被运输出来了。

远处,还停留在罗休休息室外的祝融号虽然没有将摄像头对准制造工厂的位置,但却也收集到了这边传来的声音。

‘什么声音?’

‘声音传来的方向好像是这基地内的一个建筑。’

罗休的这个基地早就已经被蓝星人类通过各种建模得到了部分数据

通过模型上的位置可以得出,传出声音的位置应该是基地内最大的一个建筑。

‘哎,航天中心的人难不成休息了?怎么还不转动摄像头。’

在弹幕的催促之下,只能控制祝融号摄像头的华国航空航天中心内的研究人员终于转动了摄像头。

‘那是什么?是个机器吗?这也太大了吧,有点像武器啊。’

‘看着有接近三十米了吧?这么大的机器是用来做什么的?’

‘你们啊,刚还说别人忘了古代科技,现在傻眼了吧,这怕不是个歼星武器,一炮就把我们蓝星给轰了。’

‘完了....’

直播中的弹幕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还是因为自动采矿机的外形不太像传统的采矿机械。

采矿机上方有一个圆形凹陷,上面布满了体型散热口,用于采矿机的内部散热。

散热口的下发,则是自动采矿机最为重要的部分,一套螺旋形的钻探设备。

随着以后采矿的深度不断提高,罗休也将根据矿洞的深度加长螺旋螺杆。

而在它后方有一个黑色洞口,用于将矿石自动运出。

或许正是因为这黑色洞口太大,让远在蓝星的人类以为这采矿机是个武器。

‘别吧,还在人工挖矿的文明直接造歼星炮?这也太玄乎了。’

‘真是这样的话,那科技也未必歪得太离谱,都歪出太阳系了。’

当蓝星上人类的想象突破天际的时候,火星上的罗休已经将自动采矿机给拖到了制造工厂的外面。

不过由于制造工厂的轨道只向外延伸了三十米左右,所以在将自动采矿机拖住的制造台停住的时候,将其运走的事情就落到罗休的身上了。

“祝融,过来。”

罗休围着自动采矿机转了一圈后,转过身,招呼起机身上铭刻着自己名字的祝融号。

祝融号在接收到罗休的声音后,立马调转机身,朝着罗休快速的靠了过去。

当祝融号来到罗休旁边后,罗休直接将一根挂在自动挖矿机上的绳索套在了祝融号的身上。

很显然,祝融号需要再次扮演苦力的角色,与众多的维护机器人一起将自动挖矿机拖到之前的铁矿洞去。

在罗休将绳索套在祝融号机身上的同时,蓝星之上,由于罗休开始走出房门而活跃起来的弹幕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这家伙是准备干什么?想用祝融号拉这么大的东西?’

‘看这个大型机械的外形,怎么也得有个几百吨吧?

就算是在引力不如蓝星的火星上,也不是祝融号能够拉得动的吧?’

‘等等,你们看,周围的建筑内走出了好多机器人。’

当所有人都将目光注意到巨大的自动采矿机时,负责维护制造工厂与熔炼厂的维护机器人也纷纷从建筑内走了出来。

‘这是准备一起拉过去?好家伙,这外星人不仅挖矿全靠人工,就连运输都是。’

在蓝星人类的吐槽声中,聚集起来的差不多二十具维护机器人每一具拖着一跟连接在自动挖矿机上的绳索。

在罗休的指挥之下,二十具机器人与祝融号一同向前,将高达三十米的自动挖矿机缓慢的向前拖行了起来。

‘这,真的拖动了?’

‘是这些机器人的动力太强劲,还是火星的重力实在太低?’

正与众多机器人一起拖行自动挖矿机的罗休并不知道蓝星上的情况

此时的他只想快点将自动挖矿机就位,因为这东西实在是太沉了。

三十米高的自动挖矿机光是自重就已经达到了六百多吨,就算火星的重力只有蓝星的三分之一,运输起来也并不方便。

不过好在的是,罗休在制造这个自动挖矿机的时候特意在其底部添加了滚轮,这样一来,才让罗休能够将其移动到矿洞的位置。

“哐、哐......”

虽然罗休在自动挖矿机的地步安装了滚轮,但由于其自身重量实在太大,所以每向前拖动一步,那些滚轮就会在火星地表留下一道痕迹。

随着罗休带着机器人不断前进,十数道被罗休拖拽出来的地表痕迹也被横亘在火星外的天问传回了蓝星。

由于这张照片是通过天问传输的,所以也就直接送到了华国联合航空航天中心,而没有向外界公布。

在拿到有着数百米拖拽痕迹照片的时候,控制中心内的曹国蔺也有些疑惑的摆了下头,

“火星上的这伙外星人实在太过奇怪了一些,难不成真和你们所说的那样,科技的应用出了问题?

还是坠落后无法使用原来的设备了?”

曹国蔺口中的‘你们’,正是在他前方坐着的一众刚来到航天中心没多久的新生代研究员。

而这些人口中说的也不是科技应用出了问题,而是科技树是不是点歪了。

当然,这些细节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还是如何去研究远在数千万公里外的这个外星基地。

“总工,赵总工那边已经将一艘备用火箭拿去改造了,预计半个月的能让其具有发射条件。”

在曹国蔺还在察看着照片的时候,一名负责联络的助手缓步走了过来,低头对曹国蔺说道。

听到自己助手的声音后,曹国蔺眉头一皱,道:“半个月?”

很显然,曹国蔺对这个时间并不是太过满意。

此时的蓝星上,就连华国的邻居,那个岛国也刚刚宣布了探索计划。

而除了这两国外,西大陆的联合体在与华国和美国合作的时候,也没忘记自己单独搞一套探索设备。

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早一天发射,就早一天占据先机。

要知道,火星上的那个外星文明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在采取手动操作。

但在人工智能、机械制造、风力发电上,却绝对是超越人类的。

每一个蓝星国度都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他们都不想错过与外星文明真正意义上的接触极具历史价值,也极具科研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