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朱常洛(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_朱由校朱常洛全集免费阅读
九月十三,诸事不宜随着新帝继位,肆虐京畿之地数月之久的燥热天气便是一扫而空,清晨的徐徐微风中更是夹杂着一抹寒意十余天的时间过去,笼罩在紫禁城上方的阴霾已是渐渐散去,生活在京师的百姓们已然逐渐接受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大明便是接连换了三位天子的事实故此,京师百姓在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也不再是先帝的夜御八女,而是不由自主讨论起了与传闻中生性怯懦截然不同的新天子紫禁城从来没有不...
小说《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是“柯久”大大的倾心之作,小说以主人公朱由校朱常洛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精选内容:九月十三,诸事不宜随着新帝继位,肆虐京畿之地数月之久的燥热天气便是一扫而空,清晨的徐徐微风中更是夹杂着一抹寒意十余天的时间过去,笼罩在紫禁城上方的阴霾已是渐渐散去,生活在京师的百姓们已然逐渐接受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大明便是接连换了三位天子的事实故此,京师百姓在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也不再是先帝的夜御八女,而是不由自主讨论起了与传闻中生性怯懦截然不同的新天子紫禁城从来没有不...
第22章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或许,或许.."迎着朱由校若有所思的眼神,司礼监掌印突然为之语塞,好半晌之后方才断断续续的的说道:"或许与朝中近些时日的奏本有关.."
"督查院的御史言官们近些天接连上奏,弹劾周巡抚贪恋权柄.."
言罢,司礼监掌印便是略有些心疼的盯着案牍后好似不敢置信的年轻天子,心中很是无奈。
因为"国本之争"的缘故,万历朝可谓是纷争迭起,分属于不同党派的朝臣们更迭不休,足足持续了二十余年,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先帝虽是御极不足一月,但却提拔了不少出身"东林"的官员,导致如今"东林党"风头正盛。
如若没有例外,近些时日如雪花般的奏本便是"东林党"的手笔,这些"东林党"已然不满足于在朝中挥斥方遒,开始将目光对准了九边重镇。
"哼,倒是好手段."沉默半晌,大明天子朱由校终是缓过了神,他还是低估了这些东林党的底线。
为了排除异己,竟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将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视为权力角逐的筹码。
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不满和愤懑,朱由校抬起御笔,默默于奏本上做出了批示:不准。
日头西沉,已是快到了下值的时候,夕阳的余辉挥洒而下,映射在京畿之地的每一寸角落,不少官员都在寒暄道别,眉眼间颇为无奈。
因为先帝驾崩不久,各个署衙的官员们倒是不好饮酒作乐,以免被朝中风闻奏事的言官弹劾。
倒是没有官身的吏员们不用受这官场上的规矩束缚,不少人都在心底暗暗琢磨,待会下值之后,究竟是去喝两杯小酒,还是照顾一下"老相好"的生意,心情很是迫切。
但此刻,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后的文渊阁内,气氛却是颇为凝重,两位身着绯袍的阁臣相对而坐,迟迟不发一语,于角落处伺候的宫娥内侍也是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沉默半晌,性格相对急躁的东阁大学士韩爌终是忍不住出声说道:"季晦兄,天子在宫中胡闹些也就罢了,但九边重镇乃是我大明之根本,不容松懈呐。"
宫中几日前便传来消息,先帝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并没有按照惯例回乡终老,而是更进一步,升任司礼监掌印,继续留在天子身旁伺候。
至于天子在浅邸时的随侍宦官则是被天子赐名为"魏忠贤",升任御马监掌印,提督宫中禁军。
更要紧的是,新任的御马监掌印魏忠贤在略微熟悉了几天过后,便是马不停蹄的去了豹房,昔日武宗皇帝纵情声色之场所。
现如今,充当宫中禁军的"腾骧四卫"便驻扎于西苑的豹房。
天子这是想要重掌兵权呐。
"虞臣兄,稍安勿躁.."见到眼前的多年好友仍是如年轻时那般浮躁,同样官拜东阁大学士的刘一璟便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挥手屏退角落处的宫娥内侍之后,方才不置可否的说道:"天子幼龄即位,宫中又有宵小作祟,天子想多些安全感,也在情理之中。"
生性谨慎的刘一璟终究没有将矛头直接对准宫中的李选侍及昔日执掌六宫的郑贵妃,而是用"宵小"模糊了对象。
许是觉得如此还不足以令韩爌放下"戒心",刘一璟又不动声色的低语道:"腾骧四卫名存实亡多年,天子或许过了新鲜感,便会知难而退了。"
小说《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