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爱吃粉条的胡延林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李云龙,《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这本亮剑从苍云岭开始,李云龙,历史脑洞,历史,系统,穿越,抗战谍战,同人 的标签为历史脑洞、历史、系统、穿越、抗战谍战、同人并且是穿越、系统、历史、类型连载中,最新章节第 54 章 刺刀见红,写了11.4万字!

一、作品介绍

《亮剑从苍云岭开始》小说是网络作者爱吃粉条的胡延林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李云龙。主要讲述了:自己没能力就说没能力,还抗日大环境不好!怎么你到哪儿,哪儿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平行世界抗日的故事,有亿点点金手指!!!...

二、书友评价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热门章节

第49章 吉田宽文

第50章 旅长出手

第 51章 旅长驾到

第 52章 试探交火(上)

第53章 试探交火(下)

四、作品试读

“老李呀,咱们这么多年的战友。”

丁伟一脸不舍的说:“看着你又一次被撤职,我这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的。”

“我牙一咬脚一跺,送你一份大礼!要不是看你被撤职,我还真不舍得送给你。”

“你老丁穷光蛋一个,有什么能送给我的呀?说出来听听。”

李云龙知道他是想送骑兵营,但又不能直说。

丁伟一副你小瞧了我的模样说:“老子送你一个骑兵营!!”

“骑兵营?你小子能有一个骑兵营?”

“恐怕还在敌人的马厩里等着,我去牵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应该是万家镇的那一批军马,你小子送礼可真够行的呀。”

“拿着我的马送给我?”

李云龙神机妙算的模样,把丁伟忽悠的一愣一愣。

丁伟惊讶的看着这个老战友,一时竟接不下话茬来,不知道是感叹李云龙的神机妙算,还是在感叹李云龙的厚脸皮。

看着丁伟惊讶的眼神,李云龙爽朗的一笑:“别的我不要,我跟你说,我的一营长张大彪打仗可是一把好手。”

“哪天我要是官复原职,需要人手,那你可得把他给我送过来。”

丁伟无奈回道:“我就知道,你小子就不是个吃亏的主,咱们一言为定。”

“行了,老丁你也别送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新一团还有很多工作要忙,苍云岭一战牺牲的战士,到现在还没有补齐。”

李云龙接边后面战士牵的战马,利落的翻身上马,然后向丁伟交代:“接下来新一团的工作就全靠你了,你小子一定要带着他们补全建制,恢复战斗力。”

山西的雪比大别山来的早的多,也大的多。李云龙带着警卫员疾奔马驰而去。

丁伟一直到看不见李云龙背影才转身而回,而李云龙却自始至终头也没有回过。

——————

近来李大厂长新学了一门手艺,现在已经能够在手摇式缝纫机上下翻飞,虽然距离他吹牛说能够在被子上绣鸳鸯戏水的水平还差很多。

但已经可以看得出,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缝纫工了。八路军的队伍在扩大,多少军装都不够。

被服厂的缝纫机向来是人歇机器不歇,当然这是指棉布充足的时候,可是八路军的棉布从来就不够。

人手紧张的时候,李大厂长也要硬着头皮上,一来二去的,就掌握了这门手艺。

干一行爱一行,李大厂长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虽然李厂长的身体还在这里缝衣服,但心思早就飘到了十万八千里以外。

搞后勤嘛,不能只盯着被服厂这个小角落,目光要放大一点。

李云龙手上不停,心里也不停的打着腹稿。

这不一到换班的时间,李云龙就坐在了那张狭小破旧的办公桌上,写下了以下几个大,关于根据地开展大生产的建议书。

说起来电视剧里面说李云龙大字不识,还真不对。人家李云龙也是上过几年私塾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是学过的。

但是孔捷说他往人家先生电台里撒尿的事儿,还真没冤枉他。

李云龙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开荒,黑土地,黄土地都是宝贝的。

利用所有能动员的人力,在根据地腹地以及少数安全的边缘地带开荒,种植高产量的土豆红薯。

而且要种植多样化,收集所有能种的农作物,玉米,小麦,小米,黑豆,高粱以及各种蔬菜。

二、发动所有在外地下工作者,在全国乃至于海外华人和盟友中,寻找符合八路军具体发展需要的人才。

不拘于军事,武器制造,农作物生产范围。

就算收集不到相应的人才,也要带回相关的知识书籍。

三、组织专门的部门,把八路军战场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日军指挥官的私人物品,向国民党后方售卖。

利用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战利品,向国民党军官换取根据地无法生产的食盐,各种工业设备。

在原本的历史上,八路军是从1941年才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但实际上在1939年2月,毛主席就已经开始号召根据地人员自己动手了。

因为这个时候根据地困难才刚刚露头,加之抗日形势又比较严峻,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大生产运动。

但是李云龙明白,在未来的几年中,抗日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八路军缺衣少粮的状况也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加的严重了。

直到1941年,42年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才有所缓解。到了四三年,四四年,四五年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全面展开,以及均趋势愈发显现。根据地的生活水平才越来越好。

其实中国在5000年的发展历史中,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处于一个诡异的循环当中。

每一个王朝初生的时候,都显得那么朝气蓬勃,生产力急剧增强,而到王朝末期的时候,生产力就会急剧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降低。

就以民国来看,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中国的兵工厂还是能够生产各种型号的弹药的。甚至能够生产各种号的枪支,火炮。

而到了蒋介石执政的时候,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民党的工业产能力居然越来越弱。

而八路军的工业生产水平,居然奇怪的从无到有,出现了萌芽状态。

这不得说是一个咄咄怪事,到了抗战后期,八路军的兵工厂居然能够月产枪支1000只,甚至能够生产掷弹筒。

而位于南方的新四军也不甘示弱,从军粮不够,到甚至有多余的军粮可以对外出售,而且自主研发了枪榴弹,甚至1:1复刻了一门九二步兵炮。

怎么想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中国农民的智慧,他们善于从土里刨食,善于从他们热爱的土地中产一切他们所需的物品。

李云龙虽然写了不到一页纸的东西,但却思绪万千的想到了很多东西。

然后拿着这张薄薄的纸,转身就走向了129师的师部。

小说《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