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娘(武媚娘李治)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如意娘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如意娘)
主角是武媚娘李治的精选古代言情小说《如意娘》,小说作者是“唐小萌”,书中精彩内容是:“妹妹,妹妹,别哭了”徐惠软语宽慰,“你自来是个豁达的性子,今日怎么因为这点子小事如此伤心?”我不理人,把头埋进被子里呜呜哭泣,眼泪夹杂汗水糊了一脸,话也说得含糊不清,“你走吧,别理我了,你去伴驾吧”徐惠轻轻抚摸我的后颈,“妹妹别伤心了,陛下没有怪罪妹妹的意思”“怪罪?陛下为什么要怪罪我?”我“噌”的一下抬头,“是陛下想驯化狮子骢我才出主意的,为什么,为什么陛下还是不喜欢我!呜呜……”“妹妹...
古代言情小说《如意娘》,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古代言情,代表人物分别是武媚娘李治,作者“唐小萌”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精彩片段:哥哥们怨恨父亲。在他们小时候,父亲变卖做生意积累的亿万家财,把妻儿送回乡下老家,只身投奔高祖皇帝东征西讨。所以在他们的童年里,不仅失去了父亲的陪伴和大宅的富裕生活,还成天活在叛贼逆党的恐怖捕杀中。等到他们长大了,父亲赌对了成了开国功臣,却迎娶高门新妇有了新的家庭,仍对丧母的兄弟俩不闻不问...
贞观九年,父亲突然在任上离世。悲伤之余母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与老家两个素昧蒙面的继子相处?父亲走了,官位、荣宠都没有了,祖业、封赏和爵位都按那时的规矩,由哥哥继承。当我因为亡父日夜悲痛啼哭时,哥哥们早就化身成为蹲伏在暗夜里的嗜血猛兽,跪在灵堂里冷眼看着、等着,只等着皇家主持丧仪的大臣一走,立马跳出来一口吞了我们母女。越是撕扯咬烂至鲜血淋漓,越能抚慰他们多年来被父亲冷落的心。
哥哥们怨恨父亲。在他们小时候,父亲变卖做生意积累的亿万家财,把妻儿送回乡下老家,只身投奔高祖皇帝东征西讨。所以在他们的童年里,不仅失去了父亲的陪伴和大宅的富裕生活,还成天活在叛贼逆党的恐怖捕杀中。等到他们长大了,父亲赌对了成了开国功臣,却迎娶高门新妇有了新的家庭,仍对丧母的兄弟俩不闻不问。哪怕他们曾写信给父亲,要父亲为他们在老家谋个一官半职,父亲也没有理睬。他们怨恨父亲,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好像从没有唤作“父亲”的这个人。可是再见,父亲已经死了,只留下母亲和我们几个没出嫁的妹妹。哥哥笑了,终于,昔日高贵的继母和妹妹沦落到自己手下讨生活了。
母亲明白事理,从前的确是父亲理亏,没等哥哥的暗箭搭上弦她就笑盈盈地请出武家族长,要分家。她自知很难修复哥哥心中的伤痛,也不贪图做武家的主母享受儿子的孝敬,既然过不到一块就别往一块挤了。宅子里的人越多,日子反而越寂寞。
族长们纷纷劝她,“杨夫人,你没有生儿子,等三个女儿都出嫁了,膝下空空,要被人欺负死的。不如跟着元庆元爽两兄弟过活,好歹有人为你养老送终。你总不能指望以后女婿会接你去养老吧?”也有拍胸脯保证的,“杨夫人,你放心。士彠走了,我们这些人都还活着呢!你是武家主母,祖宗家法摆着,元庆元爽不敢造次。何苦要分家呢?”
母亲婉拒了所有劝和的好意,依旧笑盈盈的。她对我说,“我从前就没想过嫁人。如今你爹走了,等把你们三姐妹都送出嫁了,娘就当自己从来也没嫁过人,还过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
母亲说她不是拖到四十岁才嫁人,她从没有想过要嫁人。不嫁人,就不用生儿育女,不用料理家事俗务,一辈子都是父兄的掌上明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她时常怀念她的少女时光,受家族庇护,她与世家儿郎们一起读书、论道、赛马、游船……她常对我说,“论出身、样貌、学识,我比那些世家儿郎差在哪里?凭什么他们可以成天斗鸡走狗,却不允许我红尘作乐!不,我偏不。”她父亲是隋宰相杨达,伯父是隋观德王杨雄。足够显赫的家世让她少时在一起游玩的宗室子弟中早早结识了一个远房表哥,叫作李渊。从前的母亲见过高堂庙宇,喜欢经史文集,也眼睁睁地看着大厦倾倒,泼天富贵皆化作乌有。表哥不是亲爹,不再继续纵容她过贵族儿郎般的逍遥日子,一纸敕书就把她赐给了麾下的一个新近丧妻的郎中,我的父亲武士彠。
母亲性子傲。纵使家族已四散飘零,仰承昔日李家亲戚的鼻息度日,只空留了一个贵族的名头,她遇事仍旧要强,不愿轻易妥协低头。幸好,父亲也不是一般的军中武夫,他是卖木材起家的,最会伏低做小。自打我记事起,父亲事事哄着母亲,父母恩爱和顺。
父亲常围着母亲忙前忙后,揉肩捶腿,一面做一面笑,“我武家祖坟是冒了什么青烟,能攀上前隋杨氏的亲!当初我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把我爹愁的,这么懒的庄稼汉去哪里讨媳妇啊……”
“哈哈哈……”母亲被逗得直笑,“哎呦,你轻点。没种过地手劲还这么大。”
父亲忙松了手劲,“对不住夫人,对不住夫人。”哪怕后来母亲还是没有生出弟弟,父亲抱着小妹也笑得咧开了嘴。
母亲成婚后日子过得舒心,对皇座上表哥的怨恨也少了几分。母亲说,“阿姊她们怜惜我嫁给武夫做继室,可连前隋的公主们都被赐给秦王齐王做妾,我又能如何呢?你爹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与秦王同在列表,又有哪一点不如长安勋贵的!”母亲又说,“虽然武家是小姓,但这门婚事不是你爹高攀。我是亡国孤女,他是开国功臣,人与人相配怎么能只看出身门第?你爹今天有的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不仅没有一丝一毫靠祖上荫庇,还因为自己的功绩荣耀了祖宗的门第。家族兴盛衰亡不能只往前看,谁家祖先不是赤脚从田地里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哥哥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因为生母卑贱才不得父亲喜爱,他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那么敬重母亲。
成婚后不久,母亲就劝父亲谋求外放,“圣上老了,如今长安城中风云诡谲,秦王势大,迟早与太子相争。呵,这戏码我从前就见过,前隋炀帝便是弑兄杀父得了天下。夫君,你虽是最早跟着圣上起兵的功臣,但在朝中并无倚仗,若执意留在帝都为官,恐怕日后福祸难料。不如趁着现在圣上念旧情能做主,早早请求到地方上去,既不用掺和到皇子争斗的乱局中,又显示了你淡泊名利激流勇退之心。若真有一日李唐皇帝同室操戈,无论最后谁位登大宝,都会敬重你是开国元老。”
果然,玄武门兵变,太子身死秦王登基,皇上被软禁成了太上皇,前朝后宫一通换血清洗,昔日威名赫赫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被替换成了当今皇上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连我那已经生儿育女的齐王妃表姨母也被掳进后宫,侍奉今上的枕席。听闻此事,当时远在豫州的我们家,父亲对着母亲连连作揖行礼,“多亏夫人神机妙算,救了我们武家,多亏夫人!”差点没把母亲供起来。母亲掩嘴偷笑,并没有多说什么,很快母亲又怀孕了。
父亲在新皇任上接手利州都督,带着家眷镇守蜀中要塞,离长安和是非都远远的,少有外人来访,默默搭建起一处偏安的小朝廷。直到贞观九年,太上皇驾崩,父亲再次调任荆州都督,病逝在赴任途中。后来我从史书上读到,父亲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中少有的善终之臣。
父亲从乡野起事,先是抓住隋炀帝大兴土木时机成了富商,又在唐高祖并州起兵之初捐献全部身家追随,最终在功成名就后主动请辞保全了自身和家族。随着他的离开,一个乱世中乡野小子的传奇一生也落下了帷幕。
母亲把大姐许给了父亲在豫州时的一个旧部。大姐哭哭啼啼不肯出嫁,嚷嚷着,“要是爹爹还在,定然不会把我嫁给一个八品参军的。”
“可你爹已经不在了。顺儿,以你的性子,贺兰是最好的归宿。”母亲柔声劝道,“你不懂,对女人而言,男人体贴爱护是最重要的。相反,男人越有出息,女人就越辛苦。你看看你爹的原先的夫人相里氏,操劳了一辈子,一天福也没享过。贺兰虽只是个参军,但他会对你好的。”
大姐低着头不再应声。她不敢反驳母亲,把力气都发泄在无辜的喜被上,揉成一团,不成样子。过了几天,大姐也认命了。她拉着我的手哀叹道,“媚娘,或许我就是个参军夫人的命吧。我走后,你好好照顾娘和妹妹,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唉,你这般要强,不知以后娘要把你配给何人?”
母亲为姐姐操办喜事,请了大哥来主持。分家后也不是一定要请,但母亲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毕竟都是自家兄妹,长兄如父,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母亲看事通透,但没吃过什么苦,还是太善良。结果过大礼当天,当着贺兰家人的面,武家两兄弟直接送来了十贯钱当作陪嫁。十贯钱?呸!平时家里赏下人都不止这个数,他们也有脸拿出来给大姐当嫁妆!母亲气得脸色发白说不出话来,小妹躲在我身后直发抖。大姐把嫁妆单子一扔哭着要去投河,“我是要远嫁去豫州,被自家兄弟如此作践,以后叫我在夫家怎么做人!”
众人一阵手忙脚乱,扶这个拉那个,好像过年正准备杀猪,不料猪突然从猪圈里跑出来,大家一边叫骂一边跑着要把猪套回来。场面热闹极了!好不容易劝下大姐,送走贺兰家,延请族长说和调停,但武元庆武元爽梗着脖子就是一分钱也不肯多出。
母亲辗转反侧好几夜,想了又想还是算了,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再说武家兄弟也没有父母了,更不可能出钱。母亲先去劝大姐,“顺儿,嫁妆娘不会亏待你的,连带着你两个哥哥的那份一起出,不会让你在贺兰家不好看的。”又派人去隔壁告知武家兄弟,“钱不用你们出,只借一个兄弟的名头写在嫁妆单子上,毕竟是你们妹妹出嫁,家和万事兴。不要叫外人看笑话。”这下就真让那两兄弟看了个大笑话!不仅不肯出钱,还不许人改嫁妆单子,说什么武家家风,诚实守信是第一条……
我最看不惯这些拉拉扯扯、婆婆妈妈的事,按母亲端庄柔弱的性子和大姐自怨自艾的脾气,这件事永远也解决不了。我提剑拔腿就往武元庆的正堂里闯,一路上看到什么砍什么,横眉怒视装作恶鬼罗刹。遇上的人纷纷抱头鼠窜跑开为我开出一条路,来人不管拿着什么都松手砸了,花盆瓦罐里啪啦地碎了一地,造出好大的声势。犹如猛虎出山长啸一声,将整个山林都震了一震!
行至堂前,武元庆一家正在吃午饭,听到响动忙探出头查看。我甩手把钱摔在他饭桌上,瓷盘碗碟噼啪碎得到处飞溅,吓得他坐在桌边两岁的儿子哇哇直哭。
“武元庆,你恶心谁!”我怒吼道,“十贯钱你也稀得拿出手?武家长女出嫁还不如妓馆小杨柳一晚的身价,你把我们武家当成什么了!呸!不要脸的东西!”
武元庆显然没有准备,腆着大肚子,强装出气势,“武媚娘,你少在我面前耍横,爹已经死了,你还当自己是千尊万贵的都督府千金呢!我告诉你,现在武家是我当家作主。爹在时这么偏心你们房头,杨氏屋里金山银山地堆着,你们缺钱花吗?还好意思惦记本家公中的一点子钱。”
“我撕烂你的嘴!”我举起剑冲上去砍他,饭桌上哗啦一下作鸟兽散。武元庆吓得围着屋子乱跑,他的小妾紧紧把孩子搂在怀里,躲到了柱子的帷帐后面。我一面追一面骂,“混账东西!什么杨氏,那是你继母!武元庆,你好大的出息,自己混了这么多年连个小吏都捞不到,才靠门荫入仕授了参军就把主意打到后母的私房里,我今天就要替爹好好教训你!”
武元庆慌乱中一踉跄,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眼见剑锋就要削到脑袋上,忙喊道,“武媚娘,你住手!我是你哥哥,长兄如父!你,你你这是大逆不道!给十贯钱怎么了,我现在就是把你们姐妹三个都发卖了,武家上下又有谁敢说一个不字!”
我气急,一剑刺在他的胳膊上,顿时鲜血直流。众人惊呼,武元庆躺在地上打滚嗷嗷直叫,吓得帷帐后的小孩哭得更凶了。“杀人了!杀人了!”武元庆捂着手臂叫唤。
“闭嘴!武元庆我告诉你,明日大姐出嫁要是我看不到三千贯的嫁妆,”我环视四周,手中的剑缓缓移动,最后定格在我那两岁的小侄子头上,“我就把这个小崽子一剑杀了。”那小子吓傻了,脸白的和鬼一样,突然不哭了。我不悦皱眉,武家的子孙就这点胆量?
武元庆声音发颤,“你,你敢!”
我笑了,“我记得大哥是在阿爹丧期有了这个宝贝疙瘩吧?正好拿他清理门户,也好保全哥哥孝子的名声。”
“不不,媚娘,三思也是你的侄子啊。我给,我给,去,快去取三千贯,不,五千贯送去母亲那里,我家的妹妹必须风光大嫁!”武元庆慌乱地站起来,又马上佝偻着背可以故意显得矮我一截,生怕我立时发怒就宰了他儿子。
我收起剑行礼赔罪,“哥哥受惊了。父亲的留下的钱财分到每个女儿的嫁妆了只有三千贯,虽然哥哥大方,但我们这房头也不愿意占便宜,多出的两千贯就从我武媚娘的嫁妆里扣。”
武元庆疑惑道,“那你怎么办?”
“他日媚娘成亲,不要武家贴补一分钱。媚娘告辞。” 我转身准备离开。
武元庆在我身后冲我喊,“媚娘,你不是男儿,永远无法建功立业。过刚易折,你没有嫁妆,又是这个性子,以后怎么嫁人?”
我怎么嫁人?能怎么嫁人?也和大姐一样带着微薄的嫁妆去外地嫁给一个小吏吗?还是干脆不嫁了,守着几亩田产侍奉母亲终老?父亲不在了,母亲家族没落,哥哥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我还能嫁到富贵人家做当家主母吗?
我高声答道,“不劳兄长操心。媚娘的前程,自己会谋,告辞!”
第2章 手足 试读章节
贞观九年,父亲突然在任上离世。悲伤之余母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与老家两个素昧蒙面的继子相处?父亲走了,官位、荣宠都没有了,祖业、封赏和爵位都按那时的规矩,由哥哥继承。当我因为亡父日夜悲痛啼哭时,哥哥们早就化身成为蹲伏在暗夜里的嗜血猛兽,跪在灵堂里冷眼看着、等着,只等着皇家主持丧仪的大臣一走,立马跳出来一口吞了我们母女。越是撕扯咬烂至鲜血淋漓,越能抚慰他们多年来被父亲冷落的心。
哥哥们怨恨父亲。在他们小时候,父亲变卖做生意积累的亿万家财,把妻儿送回乡下老家,只身投奔高祖皇帝东征西讨。所以在他们的童年里,不仅失去了父亲的陪伴和大宅的富裕生活,还成天活在叛贼逆党的恐怖捕杀中。等到他们长大了,父亲赌对了成了开国功臣,却迎娶高门新妇有了新的家庭,仍对丧母的兄弟俩不闻不问。哪怕他们曾写信给父亲,要父亲为他们在老家谋个一官半职,父亲也没有理睬。他们怨恨父亲,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好像从没有唤作“父亲”的这个人。可是再见,父亲已经死了,只留下母亲和我们几个没出嫁的妹妹。哥哥笑了,终于,昔日高贵的继母和妹妹沦落到自己手下讨生活了。
母亲明白事理,从前的确是父亲理亏,没等哥哥的暗箭搭上弦她就笑盈盈地请出武家族长,要分家。她自知很难修复哥哥心中的伤痛,也不贪图做武家的主母享受儿子的孝敬,既然过不到一块就别往一块挤了。宅子里的人越多,日子反而越寂寞。
族长们纷纷劝她,“杨夫人,你没有生儿子,等三个女儿都出嫁了,膝下空空,要被人欺负死的。不如跟着元庆元爽两兄弟过活,好歹有人为你养老送终。你总不能指望以后女婿会接你去养老吧?”也有拍胸脯保证的,“杨夫人,你放心。士彠走了,我们这些人都还活着呢!你是武家主母,祖宗家法摆着,元庆元爽不敢造次。何苦要分家呢?”
母亲婉拒了所有劝和的好意,依旧笑盈盈的。她对我说,“我从前就没想过嫁人。如今你爹走了,等把你们三姐妹都送出嫁了,娘就当自己从来也没嫁过人,还过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
母亲说她不是拖到四十岁才嫁人,她从没有想过要嫁人。不嫁人,就不用生儿育女,不用料理家事俗务,一辈子都是父兄的掌上明珠,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她时常怀念她的少女时光,受家族庇护,她与世家儿郎们一起读书、论道、赛马、游船……她常对我说,“论出身、样貌、学识,我比那些世家儿郎差在哪里?凭什么他们可以成天斗鸡走狗,却不允许我红尘作乐!不,我偏不。”她父亲是隋宰相杨达,伯父是隋观德王杨雄。足够显赫的家世让她少时在一起游玩的宗室子弟中早早结识了一个远房表哥,叫作李渊。从前的母亲见过高堂庙宇,喜欢经史文集,也眼睁睁地看着大厦倾倒,泼天富贵皆化作乌有。表哥不是亲爹,不再继续纵容她过贵族儿郎般的逍遥日子,一纸敕书就把她赐给了麾下的一个新近丧妻的郎中,我的父亲武士彠。
母亲性子傲。纵使家族已四散飘零,仰承昔日李家亲戚的鼻息度日,只空留了一个贵族的名头,她遇事仍旧要强,不愿轻易妥协低头。幸好,父亲也不是一般的军中武夫,他是卖木材起家的,最会伏低做小。自打我记事起,父亲事事哄着母亲,父母恩爱和顺。
父亲常围着母亲忙前忙后,揉肩捶腿,一面做一面笑,“我武家祖坟是冒了什么青烟,能攀上前隋杨氏的亲!当初我不愿意留在家里种地,把我爹愁的,这么懒的庄稼汉去哪里讨媳妇啊……”
“哈哈哈……”母亲被逗得直笑,“哎呦,你轻点。没种过地手劲还这么大。”
父亲忙松了手劲,“对不住夫人,对不住夫人。”哪怕后来母亲还是没有生出弟弟,父亲抱着小妹也笑得咧开了嘴。
母亲成婚后日子过得舒心,对皇座上表哥的怨恨也少了几分。母亲说,“阿姊她们怜惜我嫁给武夫做继室,可连前隋的公主们都被赐给秦王齐王做妾,我又能如何呢?你爹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与秦王同在列表,又有哪一点不如长安勋贵的!”母亲又说,“虽然武家是小姓,但这门婚事不是你爹高攀。我是亡国孤女,他是开国功臣,人与人相配怎么能只看出身门第?你爹今天有的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不仅没有一丝一毫靠祖上荫庇,还因为自己的功绩荣耀了祖宗的门第。家族兴盛衰亡不能只往前看,谁家祖先不是赤脚从田地里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哥哥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因为生母卑贱才不得父亲喜爱,他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那么敬重母亲。
成婚后不久,母亲就劝父亲谋求外放,“圣上老了,如今长安城中风云诡谲,秦王势大,迟早与太子相争。呵,这戏码我从前就见过,前隋炀帝便是弑兄杀父得了天下。夫君,你虽是最早跟着圣上起兵的功臣,但在朝中并无倚仗,若执意留在帝都为官,恐怕日后福祸难料。不如趁着现在圣上念旧情能做主,早早请求到地方上去,既不用掺和到皇子争斗的乱局中,又显示了你淡泊名利激流勇退之心。若真有一日李唐皇帝同室操戈,无论最后谁位登大宝,都会敬重你是开国元老。”
果然,玄武门兵变,太子身死秦王登基,皇上被软禁成了太上皇,前朝后宫一通换血清洗,昔日威名赫赫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被替换成了当今皇上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连我那已经生儿育女的齐王妃表姨母也被掳进后宫,侍奉今上的枕席。听闻此事,当时远在豫州的我们家,父亲对着母亲连连作揖行礼,“多亏夫人神机妙算,救了我们武家,多亏夫人!”差点没把母亲供起来。母亲掩嘴偷笑,并没有多说什么,很快母亲又怀孕了。
父亲在新皇任上接手利州都督,带着家眷镇守蜀中要塞,离长安和是非都远远的,少有外人来访,默默搭建起一处偏安的小朝廷。直到贞观九年,太上皇驾崩,父亲再次调任荆州都督,病逝在赴任途中。后来我从史书上读到,父亲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中少有的善终之臣。
父亲从乡野起事,先是抓住隋炀帝大兴土木时机成了富商,又在唐高祖并州起兵之初捐献全部身家追随,最终在功成名就后主动请辞保全了自身和家族。随着他的离开,一个乱世中乡野小子的传奇一生也落下了帷幕。
母亲把大姐许给了父亲在豫州时的一个旧部。大姐哭哭啼啼不肯出嫁,嚷嚷着,“要是爹爹还在,定然不会把我嫁给一个八品参军的。”
“可你爹已经不在了。顺儿,以你的性子,贺兰是最好的归宿。”母亲柔声劝道,“你不懂,对女人而言,男人体贴爱护是最重要的。相反,男人越有出息,女人就越辛苦。你看看你爹的原先的夫人相里氏,操劳了一辈子,一天福也没享过。贺兰虽只是个参军,但他会对你好的。”
大姐低着头不再应声。她不敢反驳母亲,把力气都发泄在无辜的喜被上,揉成一团,不成样子。过了几天,大姐也认命了。她拉着我的手哀叹道,“媚娘,或许我就是个参军夫人的命吧。我走后,你好好照顾娘和妹妹,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唉,你这般要强,不知以后娘要把你配给何人?”
母亲为姐姐操办喜事,请了大哥来主持。分家后也不是一定要请,但母亲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毕竟都是自家兄妹,长兄如父,打断骨头还连着筋。母亲看事通透,但没吃过什么苦,还是太善良。结果过大礼当天,当着贺兰家人的面,武家两兄弟直接送来了十贯钱当作陪嫁。十贯钱?呸!平时家里赏下人都不止这个数,他们也有脸拿出来给大姐当嫁妆!母亲气得脸色发白说不出话来,小妹躲在我身后直发抖。大姐把嫁妆单子一扔哭着要去投河,“我是要远嫁去豫州,被自家兄弟如此作践,以后叫我在夫家怎么做人!”
众人一阵手忙脚乱,扶这个拉那个,好像过年正准备杀猪,不料猪突然从猪圈里跑出来,大家一边叫骂一边跑着要把猪套回来。场面热闹极了!好不容易劝下大姐,送走贺兰家,延请族长说和调停,但武元庆武元爽梗着脖子就是一分钱也不肯多出。
母亲辗转反侧好几夜,想了又想还是算了,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再说武家兄弟也没有父母了,更不可能出钱。母亲先去劝大姐,“顺儿,嫁妆娘不会亏待你的,连带着你两个哥哥的那份一起出,不会让你在贺兰家不好看的。”又派人去隔壁告知武家兄弟,“钱不用你们出,只借一个兄弟的名头写在嫁妆单子上,毕竟是你们妹妹出嫁,家和万事兴。不要叫外人看笑话。”这下就真让那两兄弟看了个大笑话!不仅不肯出钱,还不许人改嫁妆单子,说什么武家家风,诚实守信是第一条……
我最看不惯这些拉拉扯扯、婆婆妈妈的事,按母亲端庄柔弱的性子和大姐自怨自艾的脾气,这件事永远也解决不了。我提剑拔腿就往武元庆的正堂里闯,一路上看到什么砍什么,横眉怒视装作恶鬼罗刹。遇上的人纷纷抱头鼠窜跑开为我开出一条路,来人不管拿着什么都松手砸了,花盆瓦罐里啪啦地碎了一地,造出好大的声势。犹如猛虎出山长啸一声,将整个山林都震了一震!
行至堂前,武元庆一家正在吃午饭,听到响动忙探出头查看。我甩手把钱摔在他饭桌上,瓷盘碗碟噼啪碎得到处飞溅,吓得他坐在桌边两岁的儿子哇哇直哭。
“武元庆,你恶心谁!”我怒吼道,“十贯钱你也稀得拿出手?武家长女出嫁还不如妓馆小杨柳一晚的身价,你把我们武家当成什么了!呸!不要脸的东西!”
武元庆显然没有准备,腆着大肚子,强装出气势,“武媚娘,你少在我面前耍横,爹已经死了,你还当自己是千尊万贵的都督府千金呢!我告诉你,现在武家是我当家作主。爹在时这么偏心你们房头,杨氏屋里金山银山地堆着,你们缺钱花吗?还好意思惦记本家公中的一点子钱。”
“我撕烂你的嘴!”我举起剑冲上去砍他,饭桌上哗啦一下作鸟兽散。武元庆吓得围着屋子乱跑,他的小妾紧紧把孩子搂在怀里,躲到了柱子的帷帐后面。我一面追一面骂,“混账东西!什么杨氏,那是你继母!武元庆,你好大的出息,自己混了这么多年连个小吏都捞不到,才靠门荫入仕授了参军就把主意打到后母的私房里,我今天就要替爹好好教训你!”
武元庆慌乱中一踉跄,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眼见剑锋就要削到脑袋上,忙喊道,“武媚娘,你住手!我是你哥哥,长兄如父!你,你你这是大逆不道!给十贯钱怎么了,我现在就是把你们姐妹三个都发卖了,武家上下又有谁敢说一个不字!”
我气急,一剑刺在他的胳膊上,顿时鲜血直流。众人惊呼,武元庆躺在地上打滚嗷嗷直叫,吓得帷帐后的小孩哭得更凶了。“杀人了!杀人了!”武元庆捂着手臂叫唤。
“闭嘴!武元庆我告诉你,明日大姐出嫁要是我看不到三千贯的嫁妆,”我环视四周,手中的剑缓缓移动,最后定格在我那两岁的小侄子头上,“我就把这个小崽子一剑杀了。”那小子吓傻了,脸白的和鬼一样,突然不哭了。我不悦皱眉,武家的子孙就这点胆量?
武元庆声音发颤,“你,你敢!”
我笑了,“我记得大哥是在阿爹丧期有了这个宝贝疙瘩吧?正好拿他清理门户,也好保全哥哥孝子的名声。”
“不不,媚娘,三思也是你的侄子啊。我给,我给,去,快去取三千贯,不,五千贯送去母亲那里,我家的妹妹必须风光大嫁!”武元庆慌乱地站起来,又马上佝偻着背可以故意显得矮我一截,生怕我立时发怒就宰了他儿子。
我收起剑行礼赔罪,“哥哥受惊了。父亲的留下的钱财分到每个女儿的嫁妆了只有三千贯,虽然哥哥大方,但我们这房头也不愿意占便宜,多出的两千贯就从我武媚娘的嫁妆里扣。”
武元庆疑惑道,“那你怎么办?”
“他日媚娘成亲,不要武家贴补一分钱。媚娘告辞。” 我转身准备离开。
武元庆在我身后冲我喊,“媚娘,你不是男儿,永远无法建功立业。过刚易折,你没有嫁妆,又是这个性子,以后怎么嫁人?”
我怎么嫁人?能怎么嫁人?也和大姐一样带着微薄的嫁妆去外地嫁给一个小吏吗?还是干脆不嫁了,守着几亩田产侍奉母亲终老?父亲不在了,母亲家族没落,哥哥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我还能嫁到富贵人家做当家主母吗?
我高声答道,“不劳兄长操心。媚娘的前程,自己会谋,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