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栏杆拍遍:重生之再世女帝路》,超级好看的小说,主角是方禾雅,是著名作者“荠荷”打造的,故事梗概:弥留之际,我回望这一生,觉得只可用“碌碌无为”来形容最为合适。 贵为公主,少不更事的年纪,嫁了穷苦出身的新科探花,本以为平平淡淡才是真,可丈夫的糟糠之妻上门,彻底击碎了我天真的幻想。 此去经年,如今大限将至,我唯一想明白的,便是如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一定不再过这样于国家无建树、于自己不快乐、于子民无福祉的人生。 既然上天给了我这个机会,就别怪我发一回疯癫、“祸”一回朝堂。看我如何搅弄朝中风云,除佞臣、御外敌、救万民。 竟一不小心,做了女帝。

栏杆拍遍:重生之再世女帝路 免费试读 试读章节

多思无用,我甩了甩头,将众人的故事抛诸脑后,寻了印象中的位置坐了下来。刚坐下,便见施太傅踱步自门口缓缓而入,清清嗓引起众人的注意。

众人慌忙起身,冲施太傅和手行礼,齐声道:“问太傅安。”

施太傅出身清流施家,少时便享誉京中,被先皇赞为有“惊世之才”,当日打马扬鞭的少年,而今已年过古稀,却依然精神烁砾,在朝中备受文官尊崇。从皇子公主们开蒙起,便是众望所归领了太傅一职,到如今已有十五载。

我少时荒于学问,只当太傅是一规矩极多的严肃老头,未曾对其所讲的学问上过心,当然,太傅恐怕也早已忘了我这个不爱说话蠢笨木讷的公主。

但随着年岁渐长,造化弄人,我读书、识人、游历、观天下大事,反倒时常想起零星半句太傅所言。

尤记得当年行至江南,恰逢水患,朝廷明明早已拨款赈灾,到受灾之地却仍然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不由就想起太傅所言

“为君者需知,凡遇大灾,往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无论最后处置何人,需存三问。

一问平日属谁管辖,是否悖于打理防护,是否克扣防灾钱财;

二问赈灾之时,所托赈灾之人是否忠直纯良,赈灾银两,预计能落多少救饥民于水火;

三问自己,是否以万民利害为先,如何走到今日以子民性命填治理疏漏之地?”

当时我就不禁感慨,我这位最终登上帝位的兄弟,似乎在这学堂中学到的治国之策,还不及我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赋闲公主。

不过大约也怪不得我这位五哥,道理谁都会讲,也并不难懂,可事到临头,各方利益拉扯,每一个决定都可能牵扯出几个家族的争端。

处置谁,派谁去赈灾,为了谁的利益,让谁承担后果,这朝中的一桩桩一件件,早就超出了几万饥民性命的价值。

且饥民远在天边,皇帝没见过,也不想见;而整日在朝中滔滔不绝的臣子,后宫中各家选送的女儿的枕边风,大玥千秋万代的江山稳定,才是迫在眉睫急待解决衡量的问题。

想来这皇帝当的,也着实“辛苦”。

“今日考较的题目,‘为君之道,重在于何?’”在我愣神间,迟来的六弟已悄悄溜到自己的位置上,施太傅一开口,竟出了考较的题目,着实有些惊到我。

怪不得今日众姐妹无一人上学,原来今日竟是考较之日!我顿时欲哭无泪,一月一次的考较之日公主集体告假,早就成了心照不宣的规矩,毕竟平日里大都吟诵些风花雪月的风雅诗句的女子,遇上太傅考较治国策论,岂不白白丢脸?

同时,我也不禁心生疑惑,过去我从未在考较之日上过学,为何我的头七需要来此地一行?

可容不得我多想,三哥已经开始了论辩,他的观点是“为君者,应重仁德”;随后是五哥,“为君者,重在体恤万民”。一听就知道准备的极为充分,且我这二位哥哥十分有趣,观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同时却也都有自己侧重的要点,并不相互冲突。

尤其是五哥,听上去就十分迎合太傅的口味,“以民为先、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句子如大小珠串将玉盘敲打的叮当作响,好不华丽壮美。

我在心中默默思索,大抵需要收回我刚刚对五哥学艺不精的评价了,至少在这做漂亮文章方面,五哥当属各种翘楚。

随后是六弟,他信心满满的起身,眼中闪烁着不屑和桀骜,“哥哥们所言不虚,但在吾看来,为君之道,过于仁厚反生是非,不如杀伐决断,确保权力集于己身,令行禁止,方能保长治久安。”

到底才是个八九岁的孩子,此话一出,岂不是打我们那位以“仁德”著称的父皇的脸么?这大概就是父皇这些年虽盛宠萱贵妃,但最终百般纠结之后却并未传位给六弟的原因吧?

八弟九弟年纪尚小,刚刚开始练字,自然不必参与考较。施太傅略微为难的看了我一眼,似乎在犹豫是否要让我也来胡说两句。

“七公主今日难得勤奋,不如也说说,你觉得应如何为君呐?”大约是怕打击我专程考较之日前来上学的积极性,施太傅最终还是决定给我一个开口的机会。一时间几位皇子的目光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最不善伪装的六弟,脸上浮现出肉眼可见的嫌弃。

真是晦气,今日真是不该来的。人都已经到了作古的时候,还要受一个小孩子的批评讽刺,轻视嘲讽,真是活该六弟日后当不上皇帝。

我在心中默默咒骂着,但太傅既问到我,就不得不开口分说两句:“禾雅认为,为君者,重在制衡。”施太傅眉头一皱,像是看到了什么污糟东西一般,斥道:“小小年纪,一介女流,口出狂言,你可知何为制衡?”

“太傅莫急,禾雅所谓制衡,并非太傅以为之制衡。

只是禾雅认为,朝堂纷争,各方大臣各执己见,大抵都为了各自的利益争论不休。所争之事,有时确有是非,但有时却并无对错。

仁德是为君的基础,此言不假;但六弟之言,也有可取之处。仁德之力,关键时刻可救百姓于水火,却不能帮上位者在长久的国家治理中稳定朝局、推行法治、选贤举能。

所谓制衡,表面上似乎在说为君者无所作为、不顾是非曲直,只看势力多寡;

但实际上,为君者该做的,应是尽可能使得各方势力得以平衡,时而西风压倒东风,时而东风压倒西风,没有一方有绑架王朝的能力,此乃稳定;

为君者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党派势力,推行合适、体系完全、有利于民的政策法度,不会因一家之言、一人反对就无法成行,而期间若发现有何披露与不足之处,又可借助另一方势力及时补救,不至于伤及国家根本或天家颜面;

而各方在争斗中,各家是必都要争抢出头,希望为君所用,贤德之人便自然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如此以来,王朝在稳定中有了发展的机会,且贤人有机会效力于国。而为君者,只需要做好制衡之道,存有仁德执念,存民于心而非宣之于口,不必大权独揽,却在必要时拥有掌控国家的能力,谁能说这不是一代明君呢?”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太傅忍不住从太师椅上跳了起来,抄起面前的戒尺向我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