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直播:九爷艳压群芳(胤禟愿十连不歪)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胤禟愿十连不歪)清穿直播:九爷艳压群芳小说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胤禟愿十连不歪)
小说《清穿直播:九爷艳压群芳》,现已完本,主角是胤禟愿十连不歪,由作者“愿十连不歪”书写完成,文章简述:所以说,康熙究竟做了什么,才能够让本身心里对康熙就没有多少孺慕之情,只要对皇权的敬畏的胤禟评价——他失了智呢?其实康熙做出来的决定非常符合人们的惯常心理——对于人们来说,孩子如果没成年的话,养父母不在了,但是亲生父母还在的话,孩子当然应该要回到亲生的母亲身边而康熙就照着这样普遍的心理做出了决定,要把当时已经十二岁的胤禛送回到永和宫去大概对于所有人来说,胤禛本身就是被抱养到了佟贵妃身边的,那么...
第5章 爷感同身受 试读章节
说来可笑。
胤禟嘴上说着自己和额娘绝对是一条心的,但是起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都不是这样的。
胤禟生来是个霸道的性子,喜欢的是无条件的偏爱。
然而这皇宫当中,真正能够给他这份偏爱的,不是他的父母,也不是他的好八哥。
而是胤俄。
胤俄才是真正会无条件站在他这边的人。
至于其他人?
就单说现在的宜妃好了。
实话就是,起码胤禟虽然嘴上叫着要回翊坤宫看看自己的额娘,但他也只是找个借口,先去一个年幼的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整理心情罢了。
现在三岁的胤禟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他现在回宫,是看不见自家的额娘的。
他额娘应该在寿康宫。
她去寿康宫不是为了讨好太后,巩固自己的地位。
纯粹是为了给自家儿子补习汉文。
——给她的大儿子。
比起自幼就养在身边的小儿子胤禟,眼下这个关头,胤祺在宜妃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胤禟虽然调皮,但是他的年岁比较还小。
宜妃不需要担心他的学业。
胤祺就不一样了。
只比胤禛小了一岁的他,现在已经八岁了。
已经八岁的他,却还不会汉文。
身为康熙朝的皇子,应着康熙“满汉一家”的政治要求,他们是起码得会满语和汉语的。
只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此时都还在,她们都是蒙古人。
为了讨自家长辈的欢心,蒙古语自然也是需要通晓的。
不过那个实在学不来的,就可以缓一缓。
反正考校的时候,康熙又不考他们蒙古语。
只会考他们的骑射、满语、汉语。
打算跟着巡幸塞外的皇子当然得会蒙古语。
但是不管打不打算,都没有必要学在起跑线上。
——没有考试需求,目前不少皇子的蒙古话水平,也就是停留在能够和人问问好的程度。
稍微有上进心一点的,才可以用蒙古语和皇太后流畅地对话。
汉话和满语就不一样了。
这些原本应该是皇子的必修课的东西,康熙也经常拿出来考校他们。
每一个皇子,对于这两种语言,都是相当熟悉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中,唯独出了胤祺这一个叛徒。
胤祺也会两种语言,但是是满语和蒙古语。
他是不知道汉话的。
他自小被太后抱养,所处的语言环境不是满语的语言环境,更不是适合汉语的语言学习环境。
而是蒙古语。
问就是,皇太后她不管出于什么因素考虑,在这个人均卷王的清宫时代,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手握一门外语的情况下。
——她声称自己只会蒙古语。
不必在意她是不是真的只会蒙古语。
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没有人告诉她——你该学一学满语。
也没有人告诉她,你该学一学汉语。
就连康熙对上整个装聋作哑习惯了的老太太,也是用蒙古话交流的。
于是胤祺一开始学习的语言,就是单纯的蒙古话。
皇太后对他宠溺得紧,丝毫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只是后来想着,胤祺毕竟是满族人,满语是基本的课业。
于是临时给他补了满语的课程。
说实话,太后补上这门课程是对的。
毕竟太后要是教出来一个只会讲蒙古话的皇子出来,康熙估计都会后悔。
多疑的帝王难免会怀疑——你自己只说蒙古话也就算了,把我儿子也教得只会蒙古话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还没有放弃,要一心培养出一个心里只有你们蒙古科尔沁的皇子啊?
太后原本觉得,只要教会胤祺满语,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等到胤祺年满六岁该入学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
康熙打着心疼自己嫡额娘的旗号,又让胤祺在她的身边留了两年。
这一留,就留出了问题。
八岁才开始学习的胤祺学业上落后是必定的不说。
关键是——他连课业上都得搞特殊了。
皇子一般有满语和汉语两个语种的作业要写。
胤祺却根本没有汉语的作业。
不会汉语的人,逼着他写汉语作业什么的,这不是为难他嘛。
但这样的特殊对待,并不是一件好事。
和胤祺同岁的人,现在的学习进度已经远远赶超了他。
而他来学习以后,居然还要老师给他减掉一门的学业?
光是胤祺自己在寿康宫,被底下宫人捧出来的自尊心,都不容许他就这样接受,自己与旁人的不同。
不就是一开始上的必修课和别人不一样吗?
缺啥就补习啥呗。
太后是不能帮忙了。
说汉话就不在太后的业务范围之内。
不过没有关系,比起有个有了弟弟就不管自己的额娘的胤禛,胤祺最幸运的地方就在于,宜妃一直心心念念着他,也经常借口给太后请安来看他。
得知胤祺其实深陷不会汉语的烦恼,宜妃当然是当仁不让地上啦。
胤禟所言的和胤禛类似的心情,大概之前就已经有了。
但真正让胤禟有了特别深的感觉的,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他的额娘早出晚归,就是为了教会他的哥哥汉话。
对于宜妃来说,她做出的选择实在是人之常情。
胤禟现在暂时还不怎么需要操心。
对于宜妃来说,胤禟这个年纪,比起管束他、教导他,更重要的,其实是管束他下面的宫人。
只要底下的宫人不起坏心思,稍微放养他一下也没什么。
——胤禟这个年纪,宫妃们原先也不是很敢和他培养感情。
前头的娃去的太多,全部都是前车之鉴呢。
宜妃真怕自己那一天把孩子养出感情来了,孩子却抛下她离去了。
于是有意无意的,宜妃管着胤祺的汉语教育,也就难免忽视了他。
胤禟可不管宜妃忽视他是因为什么原因,也不管胤祺是不是他的亲兄弟。
他只知道,自己被忽视了。
后面胤禟长大了些,自己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宜妃自觉胤禟想要的都满足了胤禟,就更不觉得,自己曾经对胤禟的忽视有什么不对了。
——胤禟想要出宫经商这么离谱的事情,她都支持了胤禟,难道这还不是爱吗?
她似乎觉得,这已经是最能够展示,她对胤禟的爱的事情了。
但是她不知道,在胤禟心中,即使是他能够表达自己以后,宜妃也还是忽视了他。
因为担心三岁的胤禟立不住这个理由,在胤禟看来,就是最立不住的。
……他三岁的时候,胤禌已经出生了。
说什么不信他能立得住……
比他晚了两年出生的胤禌,更有可能立不住吧。
偏偏胤禌,才是胤禟真正懂事以后,最得宜妃关心的人。
在宜妃心里,这还是很正常。
他年纪小,又体弱多病。
可是有了养胤禟的经验,宜妃告诉自己,这个孩子虽然体弱,但是还是立得住的。
不要害怕投入感情,把他尽心尽力养好才是正确的。
命运给这对母子开得最大的玩笑就是——
胤禟想要独一无二的偏爱。
可是这份偏爱,他从头到尾都没在宜妃那里看见过。
前有五哥,后有自己的十一弟。
夹在中间的他,就这么愉快地被忽视了。
宜妃也不是不重视他。
起码他从来没有和胤禛一样,体验到彻头彻尾被无视的感觉。
但是有的时候,胤禟又宁愿,他的额娘干脆直接彻头彻尾也无视了他好了。
这样也不用等到胤禌死后,才想着在他和胤祺之间一碗水端平。
他和胤祺之间的这碗水,不是从来没有平过吗?
起码胤祺得到过来自宜妃的全心全意,他却从来没有得到过。
宜妃只以为自己的胤禟的关系莫名隔着一层,只是自己太过敏感。
她不知道的是,当她觉得胤禟不记事的时候,胤禟记住了她的忽视。
当她觉得胤禟立不住而更关心胤祺的学业时,胤禟立住了。
可当她觉得胤禌一定立得住,却担心他体弱多病的时候——
胤禟再也不相信,在这一群孩子里,自己是能够被无条件偏爱的了。
正如现在的胤禛。
他再也不会相信,德妃此时回头来找他,是因为对亲身儿子有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