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王诩宾妮的都市小说小说《穿越那一方烟火》,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都市小说,作者“佛系的野草”所著,主要讲述的是:”说完迅速打开房门跑了出去。王诩无奈揺摇头,尴尬地笑了笑。原本打算向护士打听自己昏迷之后发生的事情,没想到护士一下子跑得没了影子。王诩起身穿上拖鞋,因为手背还连接着输液管,不能自由走动,只好坐在床边等人来...

第002章 灵隐寺论道 试读章节

当王诩再次睁开眼睛,打量自己周围的场景的时候,发现自己原来躺在ICU病房里。

也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叔叔婶婶和妹妹一定因为自己急坏了。

一位年轻的女护士正在低头整理着一些医疗用品和器械。

王诩清清嗓子,干咳一声,那名女护士像是被吓了一跳,猛地抬头,瞬间露出一脸的惊喜:“王……王先生您醒了?太好了!您等一下,我去叫林大夫。”

说完迅速打开房门跑了出去。

王诩无奈揺摇头,尴尬地笑了笑。

原本打算向护士打听自己昏迷之后发生的事情,没想到护士一下子跑得没了影子。

王诩起身穿上拖鞋,因为手背还连接着输液管,不能自由走动,只好坐在床边等人来。

感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除了肚子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有些不舒服以外,别的都没什么问题。

王诩上一世在地球上拥有众多学位,其中就有医学博士这样的头衔。在医学领域他的造诣也是顶级的。自己身体的情况自然了然于胸。

这时候房门打开,走进来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医生。应该就是护士口中的那位林大夫。

护士跟在医生身后,接着叔叔和婶婶以及妹妹也都跟着走了进来。

见到叔婶,王诩报以感激的微笑,然后对着妹妹挤挤眼。妹妹开心地笑了,只是笑的时候脸上挂着泪花。

林医生为王诩进行了一番检查,同王诩交流了一些相关的话语。然后向王国盛夫妻说明了王诩的身体情况,表示王诩的状况良好,家属可以安心。

林医生离开以后,王诩知道自己已经昏迷了2天2夜。一家人之间免不了一阵唏嘘感慨。而王诩对于期间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叔婶和妹妹为自己担心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由于王诩自己的坚持,当天就办理了出院手续。

晚上一家人在家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王诩终于美美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王诩感觉自己神清气爽。身体活龙鲜健的比以前更加壮实,精神状态也比以前更加饱满。

根据妹妹描述自己落水之后的事情经过,王诩得知是两位西湖公园的安保人员把自己救上来的。

王诩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去向那两位安保人员致谢,于是告诉了叔叔自己内心的想法。

王国盛望着侄儿,内心感觉很是欣慰。懂得感恩的人,品质和心性是绝对不会差的!

王国盛道:“本来我和你婶婶合计好了要去一趟。由你亲自去当然更合适,更能表达我们的诚意”。

望着王诩和王语妍,王国盛接着道:“礼物我都已准备好了放在车上,你和小妍一起去吧。公司今天还有个会议,我和你婶婶就不陪你们一起去了。下午让保姆开车送你们过去吧”。

吃过午饭,叔叔和婶婶去午休。

保姆温姨开车,载着王诩和妹妹一起前往西湖景区。

由于提前联系了公园管理处,那两位救了自己的安保人员也在那里。王诩从车上搬下来大堆礼品,对两位安保大哥表达了感谢,并分别给了两人10000元的红包。

分别前又给了两人自己的联系方式,表示以后两人如果遇上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联系自己,将尽量为他们提供帮助。

告别离开公园管理处,妹妹语妍提议去灵隐寺敬香。联想到近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匪夷所思的事情,王诩觉得自己也需要好好的释放一下。

于是三人开车前往。

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华夏十大著名古寺之一。

走进灵隐寺的山门,里面的香客虽然很多,但佛门清静,没有人随意喧哗。王诩和妹妹语妍求的都是家人健康平安,所以两人没有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停留,而是直接来到药师殿敬香。

三柱清香,今日心愿已了。

王诩看看时间尚早,带着妹妹在寺院里闲逛起来。

经过一处院落,环境清幽。院中亭子里一位长衫老者和一位法师正在对弈。

王诩怕影响到二人下棋,没有走近前去,而是带着妹妹在院子另一侧寻找地方坐下休息。

“哥,听说在灵隐寺祈愿是很灵验的,刚刚我求了我们全家人平平安安的愿,你求了啥呢?”妹妹问道。

王诩笑了笑,说:“世上哪有有求必应的寺庙,世人大多求的只是心安而已”!

人生多有不如意,万事皆由因果造化。所求心安,又岂能心安?正所谓: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听到王诩所吟词句,正在对弈的二人不约而同长身而起。

不同的是长衫老者表情惊讶,老年法师却表情恼怒。

见此情形,王诩内心苦笑,知道自己闯祸了。

走近前去,王诩对着二人缉一礼道:“晚辈近日内心有惑故有所感,并非有意冒犯。如有对佛门不敬之处,请恕晚辈妄言”。

看见王诩态度诚恳,大师面色稍霁。认真地上下打量着王诩,正容道:“施主年纪轻轻,也懂佛法?”

王诩此时样貌虽然略显稚嫩,但气质却忽然变得有些高深莫测起来。不亢不卑,淡然道:“略懂”。

长衫老者昂首望向天空,若有所思地念道:“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文辞超卓,不错!不错!”

大师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盯着王诩道:“老纳弘泉。如施主所言修行勿取真经,那么老纳想请问施主,何为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的是哪门子的行?”

王诩望着弘泉大师,略作沉思,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是理所应当,那晚辈就斗胆妄言了。”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成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

听着王诩侃侃而谈,长衫老者一脸的难以置信;弘泉大师却频频点头,一脸的赞赏;妹妹王语妍则一脸的问号,哥!我不认识你。

弘泉大师接着又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王诩接着答:“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弘泉大师:“听施主的文笔言辞,并非我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如此境界难能可贵。依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在得道的门槛上了,离得道只是一步之遥。然而这一步却难如登天,进则净土,退则凡尘。”

王诩:“承蒙大师开示,晩辈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门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与佛我不可得道。我是何等样人,大师从我的词句中看得明白,满嘴都是一个嗔字。今天在佛门净地、在大师面前装了斯文,露了痞性。只是,这世间万法不拘我,从心所欲不逾矩而已。”

好一句“世间万法不拘我,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口成章啊!

长衫老者心中震惊。听王诩与弘泉大师论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言辞得体,举止进退有度,自己从未遇到过如此对厉害的年轻人。对王诩更加好奇,忍不住道:“我对佛法参悟不深,但觉得那四句词相当不错,小友对诗词应该有所涉猎吧”?

王诩回道:“承蒙前辈谬赞,那四句词是晚辈当时心中所想,所以脱口而出,没想入了您的耳。对于诗词之道,晚辈只是略懂”。

好吧,只是略懂。

对佛法你只是略懂,却已站到得道的门槛;对诗词也是略懂……?

长衫老者与弘泉大师对望一眼,长衫老者意会了弘泉大师的内心所想。

于是说道:“今日有幸在灵隐寺得识小友,猜想二位也是为游湖而来。对于雪后西湖的美景,小友一定也心有所感吧,能否以诗词赋之?”

知道对方想考教自己。王诩心想,既然你敲了锣,那我就击鼓。

于是也不矫情,直接回道:“今日晩辈还真是有些想法,有幸得二位前辈在场指正,晚辈就献丑了。”

说完踱步上前,吟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雪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前世地球上一代文豪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赞美西湖先晴后雨变化的美景。

王诩把雨字改成了雪字,变成了西湖晴雪变换的美景。

王诩脑海中存储着前世地球上5000年浩若烟海的文史著作,就是抄,一辈子也不可能抄得完。关键是能抄又何必辛苦去造呢,躺平碾压不香吗?

听王诩所作的四句诗,长衫老者与弘泉大师相顾无言,都看到了对方脸上震惊的表情,内心不约而同冒出一句话——此子绝非凡俗!

长衫老者赞道:“这首诗七言虽然只有四句,但却相当精彩。前两句描写水光山色、晴雪变幻,用词巧妙意境幽远;更精彩的是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超逸的才情,绝不可能写出如此佳句。这首七言绝句,同那些千古流传下来的关于西湖的诗词相比较也是上上之作。假以时日,这首诗一定流传千古。”

弘泉大师抚须颔首认同,对王诩道:“施主才华横溢,可否告知施主高姓、雅居何方?”

王诩道:“晚辈王诩,西湖本地人士。这位是晚辈的妹妹王语妍,今年14岁,我比妹妹大4岁,是京影表演系大二的一名学生。今天幸会两位前辈了。”

长衫老者见王诩青年才俊却没有恃才傲物,很是欣赏。说道:“老朽我叫李希言,华清大学文史系的一名教书匠,希望在京都再见到你。”

接着对弘泉大师道:“老和尚,都在这说半天了,怎不邀请王诩小友去你的禅房坐坐?让王诩小友把这首七言写下来,不然等他走了可有你后悔的!”

弘泉大师会意忙说:“对、对、对!王诩施主请!”

都是活了几十岁的人精,二人认定这是个宝藏男孩,一定有矿,岂能轻易放过?

弘泉大师的禅房,取来宣纸毛笔。弘泉大师道:“王诩施主于书道可有研究?”

王诩道:“略懂。”

弘泉大师与李希言相顾莞尔,表示:了解,了解!

王诩立于案前,活动了一下手腕,闭着眼睛凝神静气了几分钟。

然后,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般,四句诗28字一气呵成。并在落款处题注:饮湖上初晴后雪,丑牛年冬于西湖灵隐寺。弘泉大师、李希言前辈旁正,王诩书。

王诩上一世在地球上时,对于张旭、怀素、颜真卿、王曦之等书法大家的书法都有研究。对当代书法大师启功的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启功大师是大清雍正大帝的第九世孙,精神气质中自带皇家王侯贵气。这幅字正是以启功体行书写了出来。

看着眼前这幅书法,李希言和弘泉大师再次被震惊了。

这家伙不是一个天才,这是个妖孽呀!十八岁,十八岁还只能算是个半大孩子,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吗?

你说你一个孩子去悟道?不但能写出媲美千古名句的诗词?而且还能写出大师级别的书法?

现在的年轻人都变得这么厉害了吗?

李希言看着这幅饮湖上初晴后雪,抑制着内心的激动,问道:“王诩,我能收藏你这幅字吗”?

“一幅字而已,李老您想要就拿去好了。”王诩说道。

李希言听罢大喜,连声道好。

这可是“饮湖上初晴后雪”的原稿,意义非同小可,更何况还有大师级的书法!日后其价值不可估量。

看着李希言把字收了起来,弘泉大师欲言又止,但自己终究是方外之人,虽然不舍,但又不好和李希言去争。

看在眼里,王诩对弘泉大师道:“今天看到寺内那幅半称心对子,晚辈觉得“半”字用得精妙,心里有些想法,趁此机会也一并写出来吧。”

说完,提笔写道: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李希言仔细品读了一遍。

“从诗中我见到了一种最为理想的生活态度。有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豁达与智慧,没有消极和无奈,而是让人少一些盲目多一份自省的坦然。更难得的是,全诗29个半字用了29种笔法,了不得呀!”李希言赞叹道。

弘泉大师也叹道:“王诩施主如此年纪就能把人生悟得如透彻。如此天赋,让老纳对施主有种多智近妖的不真实之感。想必不久之后,凡世中就能听到施主的大名了。”

王诩:“多谢大师和李老的抬爱,晚辈凡事随心随性,让前辈见笑了。”

“叨扰了二位前辈半日,王诩和妹妹就告辞了。”

出了灵隐寺,妹妹王语妍一直攥着王诩的胳膊不放,无限崇拜地道:“哥,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你怎么懂得那么多呀!不过看你把那弘泉大师和李希言教授整得一惊一乍的样子,我就是好开心!嘻嘻嘻,哈哈哈……”

“哥,你学的是凡尔赛文学吗?看你装逼的样子真帅!略懂!嘻嘻嘻!我学到了!以后别人问我,我就只说略懂,哈哈哈!”

王诩得意地道:“这世界上哥不会的东西还真不多,也许,在这世界哥就是个传说!哈!哈!”

“看,夸两句哥就开始膨胀喽,不过我喜欢。哥就是个传说。这句话经典!精辟!哈哈哈!”王语妍说着从后面跳上王诩的背,让王诩背着下山。

背着妹妹,王诩问:“小妍你钢琴考几级了”?

王语妍道:“准备考九级了,不过最近没多大的提升。两个月后考级没多大把握。”

“回去我教你弹两首九级和十级的曲子吧,争取16岁前突破十级,不然过了这个年龄段会影响你将来的成就。”王诩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