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子传全文(李亚子李亚婧)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李亚子李亚婧)亚子传小说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亚子传)
《亚子传》是作者“ 功不唐捐o”的倾心著作,李亚子李亚婧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选自苏轼《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天佑二年(905年)冬月,千里奔赴的李亚婧得知心属之人,另娶他人,伤心欲绝,万念俱灰,一时迷惘,...
第5章 昭宗之死 朱温篡唐建梁 试读章节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选自刘禹锡《乌衣巷》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朱全忠举兵围攻凤翔,大败李茂贞。河东李克用伤愈后紧急发兵救援不及,饮恨败退,与朱温帐下大将杨师厚于河中一带斡旋,伺机再战。
战事连连告捷,春风得意的朱全忠攻破长安,大军屯兵关外。唐昭宗自知受制于贼,虽心中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但眼下还没到鱼死网破之地,唐昭宗听从心腹张承业谏言:委身于贼,伺机待援。里应外合,攘除国贼!
长安大明宫金銮殿上,群臣颤栗,唐昭宗胆寒,偌大的宫殿,死寂清冷。
“哈哈哈!臣不负王命,击退众藩王,眼下天下大定,四方再无叛贼来犯。”朱全忠肆无忌惮的由殿外一路放声走进大殿,见了唐昭宗也不行君臣之礼。
“放肆!见天子驾竟然不跪拜行君臣之礼。朱全忠,你想造反吗?”群臣中一人言辞激烈,大声呵斥道。
唐昭宗定睛一看,来人正是礼部尚书王法正。见其如此忠勇,捍卫天子威严,唐昭宗心中暗喜。
“混账东西!你这误国的贼人,竟然将本大将军视作叛贼!你可知,若没有本大将军,天下不知还会有多少个李茂贞,尔等有命在此全靠本大将军浴血奋战。不思感恩戴德,反而言语诬陷本将军!来啊!拖将出去砍了!”朱全忠气愤的吩咐左右刀斧手道。
一声惨叫,血溅当场,敢言之臣当场殒命。群臣见状无不胆战心惊,莫敢仰视。
“朱全忠,你。。。”唐昭宗本想发难,看到堂下的张承业使眼色示意自己忍耐,一时语噎。
“小人误国!臣替陛下除之,陛下不会怪罪本将军吧!”朱全忠有恃无恐地对着唐昭宗讲道。
“宗庙社稷得以保全,朕与群臣性命无虞,皆仰赖大将军神威,力挫叛贼。为表爱卿忠勇,传朕诏:擢任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为太尉,天下兵马大元帅,进爵梁王!”唐昭宗违心讨好的对着气焰嚣张的朱全忠讲道。
“哈哈哈!谢陛下!”朱全忠见唐昭宗并没有开罪自己,反而十分驯服,内心狂喜,举止更是放肆的回应道。
“恭贺梁王!”群臣很是识趣的群呼。
当夜,孤月当空,星光惨淡,朱全忠下榻兴庆宫,一副主人姿态坐拥美眷佳人。
“父帅!儿有事急奏!”一年轻小将作揖跪倒在朱全忠的寝殿内堂外。
“何事啊!上前说话。”朱全忠披上外袍,从榻上爬起,挥手示意来人跟前议事。
来将正是朱全忠养子,朱友文。
朱友文,本名康勤,字德明。心思缜密,善于谋略,作战骁勇,深得朱全忠倚重和偏爱。
“义父!儿观今日大殿之上,群臣束手,皆臣服父帅的神武之势,但儿素闻左监门卫将军张承业,忠君体国,今日却一言不发。对父帅功绩也毫无只言片语的称颂,此人与河东李克用过从甚密,近日还时常有书信往来。儿虑其人存有二心,密谋毒计,表面佯装忠厚,私下暗通李克用加害父帅。眼下,长安新破,可是毕竟大唐国祚已逾数百年,迂腐守旧之臣定不在少数。人心难测,父帅不可不防啊!”朱友文关切的讲道。
“吾儿思虑的是啊!李晔这厮今日对为父表面上大肆封赏,想必心中早就咒骂为父八辈祖宗了。今日大殿之上,他和那张承业眉来眼去的,为父可是看得真真切切。其二人必是有所图谋。对!肯定是!儿啊!为父该怎么办?”朱全忠言语紧张起来。
“父帅勿慌!儿意:携帝迁都洛阳,公子王孙,满朝文武,长安巨贾全部随行。如此,父帅就无需担忧内侍加害;再者,洛阳乃父帅谋事根据地,藏兵百万,更加不怕那河东李克用起兵来犯。况且,有天子在侧,天下藩镇师出无名。”朱友文镇定自若的回道。
“好!此计甚妙!吾儿真乃活诸葛啊!迁都之事全权交由你去办吧!”朱全忠大笑道。
“诺!”朱友文作揖离去。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父子把持朝政,以“长安帝星暗淡,龙气殆尽,紫薇星东移为由,下令迁都洛阳。顺者昌,逆者亡。大势所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满朝文武,城中富商巨贾无一错漏,全部随着唐昭宗前往东都洛阳。昔日繁华的大明宫,付之一炬,大军走后,满目疮痍,令人唏嘘。
数日后,唐昭宗乘坐的天子王驾行至洛阳城中,不明就里的洛阳臣民群情汹涌,夹道欢呼:“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车轿里的唐昭宗听后,痛哭流涕道:“大唐自高祖始,传于朕将近三百载。而今,君无君威,臣无臣德。朕,不似人君;尔位诸臣亦非辅世能臣。呜呼痛哉!”一旁的朱全忠见此,心中不悦,策马扬长而去。朱友文明白义父的心思,追将上去。
“义父!大唐气运日衰,改天换日只在旦夕之间。儿已经秘密遣散诛杀了唐昭宗身边的六军侍卫,身边内侍,亲信宠宦都是咱们的人。李晔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父帅掌控之中。待时机成熟,父帅自可成其大事!”朱友文讲道。
“放肆!休要胡言!”朱全忠被道破心思假意大怒道。
“诺!儿急躁了!这是新建的洛阳寝宫布局以及禁卫军领事名册,请义父过目。”朱友文应道。
“哦!为父看看!”朱全忠转怒为喜道。
虽然朱友文这招偷天换日很是高明,安插在唐昭宗身边的内侍都是找的相仿之人。但,假的终究真不了。
三五日后,唐昭宗察觉到内宫禁卫全部被替换,内侍也全是朱全忠的洛阳旧部亲信,自知深陷囹圄,身边无人可调,无将可遣。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宰羔羊,毫无反抗之力。朱全忠不臣之心,唐昭宗看得明白,心里通透。
洛阳唐昭宗新寝宫内,满心愁苦的唐昭宗与爱妃河东夫人裴贞一饮酒,畅抒胸臆。
“朱全忠!乾符二年,黄巢叛将,皇兄不念旧恶,赐其名“全忠”,望其为大唐尽忠报国。岂料贼人,心中无半点忠心,拥兵自重,恃勇生骄,专横自大,毁朕王城,夺朕疆土,辱朕姬妾,伤朕子民。朕恨不能生啖其肉,渴饮其血,寝其皮,挫其骨,扬其灰。”唐昭宗醉酒,声嘶力竭的嚎叫道。
河东夫人裴贞一受其感染,慷慨道:“陛下!自古奸佞必不得好死!妾身表兄晋王李克用正在整顿兵马,日前妾身收到来信,晋王意欲联合契丹耶律阿保机,征讨逆贼!陛下可要保重龙体啊!乾坤可逆,山河可收啊!”
“但愿吧!”唐昭宗惆怅的举起酒杯,兀自豪饮道。
门外的内侍听得真切,赶忙将这一席话通传给了朱全忠。
“可恶!李晔小儿!不杀你,难消本将军心头之恨。传令!”朱全忠气愤的对着朱友文下传密诏。
是夜,月黑风高,左龙武统军朱友文、右龙武统军氏叔琮及蒋玄晖等人亲率五百甲士,直入内宫,于紫兰殿诛杀河东夫人裴贞一,唐昭宗在其保护拖延下,仓皇逃窜至何皇后的椒兰殿,力竭被朱友文追上,一刀毙命。临死前,唐昭宗仰天道:“今日朕先行一步,为朱贼黄泉探路,他日李氏子孙必雪今日之恨!”
一代天子,晚唐帝君唐昭宗李晔,有心杀贼,重振山河,无力回天,壮志为酬,只身赴国难,享年三十八岁。
翌日,朱全忠以昨夜宫中有刺客为由,唐昭宗及河东夫人不幸罹难,事后也没有国葬唐昭宗,而是密不发丧,只是草草收敛了尸首。中书令张承业得悉河东夫人事败,朱全忠已经丧心病狂,毫无顾忌,连夜逃出洛阳城,前往河东投奔好友晋王李克用。大权在握的朱全忠立昭宗嫡次子,即皇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是为唐哀帝,尊嫡母何皇后为皇太后。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言。大唐社稷,名存实亡。
天佑二年(905年),担心大唐残余势力的伺机反扑,心狠手辣的朱全忠授意朱友文和蒋玄晖秘密杀害了颇为唐室旧臣看重的唐昭宗皇长子李裕。非但如此,朱全忠自唐昭宗死后常常噩梦连连,梦中反复都是唐昭宗临死前的诅咒,心有余悸的他,笃信斩草必除根,以除后患。遂密诏朱友文诛杀昭宗余下八子,不论长幼。万幸的是,永乐公主李亚婧巧布奇门八卦阵法,借死忠宫女之躯瞒天过海逃脱追杀,后又在内侍孙公公的冒死掩护下,逃出洛阳城,易装遁去。歹毒的朱氏父子并未罢手,在境内大肆搜捕。
同年,深秋。朱全忠在巡视完宣武军防式后,登上洛阳城西摘星阁,横生感慨:“锦绣河山,如斯美眷,吾征战三十余载,纵横天下,睥睨诸王,时至今日,大业未成,哎!”
一旁站立的朱友文,心腹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人,明白朱全忠是苦于改朝换代之无门,称帝之期遥遥,心中苦闷。“义父!功震寰宇,震古烁今,乃天下万民盼望的雄主。如今,唐庭气数将尽,何不封大国、加九锡,以丞相位加授魏王,广施仁德于万民,待民心思变,再着令哀帝禅位,如此名正言顺,天下臣民归心,万世基业可成!”朱友文侃侃讲道。
“吾儿知我!好!就交给你去办吧!”朱全忠大喜道。
数月后,朱全忠被加授为魏王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天子年幼为由,代天子祭天,篡逆之心昭然若揭。为进一步加快篡逆的步伐,权倾朝野的朱全忠,剪除异己,大肆提拔自己的心腹担任朝中要职,朝中支持朱全忠的派系迅速占据主动,接连上表,向天子施压,言称:唐哀帝李柷,身无寸功于社稷,即位登大宝以来,时局动荡,兵连祸结,百姓苦不堪言,皆是天子无所作为所致。当下罪己诏,主动禅位于魏王朱全忠,救万民于水火,扶社稷整朝纲。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群趋炎附势的宵小之辈,都想着改朝换代之际,图个开国功臣名分,全然忘记祖上世代领的是哪朝的朝奉,受的是何人的庇佑;数典忘祖,对着弱小妇孺强权施压。乱世之中,苟活不易。对于唐哀帝而言,眼下朝不保夕,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浮云,何皇后决议禅位以换取其母子二人性命。
天佑四年(907年)四月,势单力薄,孤立无援的唐哀帝自知大势已去,亲下罪己诏,禅位于朱全忠,率百官跪迎新君登基。朱全忠身披龙袍,迈着大步,朝着皇位走去。堂下群臣跪拜群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全忠自此正式即皇帝位,更名为朱温,改元开平,定国号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改唐东都洛阳为西都,立长子朱友珪郢王,立次子朱友贞均王,封养子朱友文博王。巍巍高哉!大唐正式覆灭。
公元618年自高祖李渊建唐始,公元907年唐哀宗李柷终,国祚289年。